西晋杨皇后,历史上唯一能让皇帝流泪的强悍皇后

在中国古代,皇后与皇帝并尊。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地位仅次于皇上。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后,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也不小,比如吕后,比如武后,比如卫子夫,太多太多。而杨皇后绝对可以占到一席之地。西晋完成乱世后的短暂统一,却又将历史推向了更为动荡的五胡时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要追根溯源,杨皇后在其中的作用也着实不小。最起码,她起到了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大家所孰知的、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就是杨皇后和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他主政西晋16年,八王之祸也乱了16年。司马衷形同傀儡,任人抻拽,谁都想说了算,谁都想主事夺权,能不乱吗!西晋后期的丧乱,客观上也为五胡的入侵提供了机会。而司马衷能当上太子、继任皇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杨皇后的力挺;底下八王之乱,宫廷内部也不安生,那位在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的、丑而毒辣的皇后贾南风,亦即白痴司马衷的老婆,不但秽乱宫廷,还在朝中弄权,搞得乌烟瘴气,也在客观上加速了王朝末日的到来。而贾南风能当上皇后,也是托了杨皇后的福。立太子和选皇后,按说都是皇帝说了算,可偏偏人家杨皇后就能操控,本领可见一斑。

司马炎如此听杨皇后的话,是因为对杨皇后专情吗?绝不是。司马炎不但不专情,还是个纵欲妄为的皇帝。灭掉吴国后,他曾“诏选孙皓宫人五千人入宫”,等于把吴末帝孙皓的后宫全搬过来了,后宫人数一度达到了一万人之多。这么多的美女,司马炎自然顾不过来,于是“常乘羊车,恣其所之”(《通鉴》),让羊车拉着他在后宫转,拉到哪里就住哪里。专情肯定无从谈起。

是司马炎软弱吗?也不是。咱先不说他一统天下的文韬武略,就是在后宫问题上,那也是老霸道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他在朝廷内部举行大规模的选美活动,“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儿,全部列入候选人名单,“有蔽匿者以不敬论”,谁敢隐藏就是欺君。这还不算,还规定“采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以上见《通鉴》),就是说在选美工作没完成之前,谁也不兴娶媳妇聘闺女,我选完了看不上你们再该干嘛干嘛。霸道吧!

是司马炎善良吗?更不是。咱还接着说司马炎的后宫选美。朝廷内部折腾了个六够,最后把魔抓伸向了基层,“取良家及小将吏女五千余人入宫选之”,一时间“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通鉴》),可以想见当时场面如何的恢弘壮观,大人孩子一起哭,简直乱成一锅粥。人家司马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选美工作照常进行。以至于“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晋书》),许多女子都把自己样貌搞埋汰了,等于自毁其容,好躲过此劫。够狠吧

就是这么一个荒淫霸道的皇帝,却偏偏对杨皇后的话惟命是从,确实很让人不解。即便杨皇后容貌娇俏,以色事人,“甚被宠遇”(《晋书》),也不至于把司马炎迷到俯首帖耳的地步呀!那么,司马炎究竟为什么这么听杨皇后的话呢?在路卫兵看来,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杨氏一族势力很大,司马炎敬让三分;二是杨皇后很聪明,脑子够使;三是杨皇后很会煽情,懂得撒娇。

说到杨艳的家族势力,那是乖乖不得了。杨皇后(238年-274年),本名杨艳,是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弘农杨氏,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家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是春秋时期羊舌氏的后裔,世代为周室命官;西汉时,弘农杨氏权倾朝野,乘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

杨皇后的先祖在东汉时,“四世为三公”(《晋书》)。司马炎建立西晋霸业,杨氏一族是立了汗马功劳的。杨艳能当上皇后,其实也得益于此,没点背景的你也当不上皇后不是?西晋当朝时,杨皇后的叔父大将军杨骏,以及杨骏的两个弟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人称“三杨”。所以,司马炎顾及杨氏宗族势力,也会对杨皇后礼让三分;

杨皇后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晋书》上说她“少聪慧,善书”,曾有看相的给她相面,说她当大贵,绝非常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司马昭看重,选给儿子司马炎当老婆。咱们还是以立太子为例。司马炎其实看不上司马衷,本不想立他为太子。便“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为由,和杨皇后商量,准备选个好样的,弄个白痴来当也不是个事啊。结果杨皇后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以上均见《晋书》》?历来太子都是立长子,不看本事。那意思就是,白痴怎么了?他是老大(其实司马衷也不是老大,之前有个哥哥夭折),应该。给了司马炎个软钉子,实际上就是来了个一票否决。不愠不火,脑子清楚的很。

要说杨皇后最令人叫绝的,在路卫兵看来,当是她撒娇煽情的本事。在给司马衷选太子妃时,司马炎“欲娶卫?女”,实际上是看上了司空卫?的女儿。结果宰相贾充的老婆疏通好了杨皇后这层关系,杨皇后便“称贾后有淑德”。但是光说不行啊,司马炎又不是傻子,谁好谁坏,还是分得清的。于是便和杨皇后摆事实讲道理,说卫?的女儿有五个可取之处,“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氏之女则是“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通鉴》),五不可取。一个美丽贤惠,一个丑陋善妒,这不明摆着的事嘛。你说的都对,可人家杨皇后就是不答应,“固以为请”(《通鉴》),坚持要求,就是一个不。没理由没关系,哼哼唧唧的你也得答应,搞的司马炎没法子,只得同意。

还有更绝的。杨皇后生病后,司马炎有一阵子宠幸胡夫人,杨皇后怕自己死后,司马炎立胡夫人为皇后,废了自己那白痴儿子。于是在一次皇帝探视时,便演出了一幕“枕帝膝”(《晋书》)的情景剧,着实煽情了一番。我们可以想见一下:枕在皇帝GG大腿上,自己又生了病,懒洋洋、软绵绵的样子,全然一副以柔克刚的态势。再一起回忆些过去的影日,杨妹妹再间或嘤咛一声,声情并茂,我见犹怜。那气氛、那情调,司马炎能不入戏吗!所以杨皇后向司马炎推荐自己的堂妹为后时,司马炎“流涕许之”(《晋书》)。楞把皇帝给整哭了,这煽情的本事不是一般的高吧!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清朝文物造假现象猖獗 总督张之洞曾被骗

在当今文物市场,赝品屡见不鲜。2011年,某“汉代玉凳”拍出2.2亿的天价,这件所谓文物不过是2010年的仿制品。一些人造假可以欺骗文物专家。上世纪90年代河南孟津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

张之洞

漫谈中国古代的漏泄禁中语

禁中,指皇宫深院,宫廷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禁中语,是指皇帝最近尚未公开的讲话,我们今天称之为小道消息。漏泄禁中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韩非子有一篇文章叫《主道》,讲的便是为君之道

漫谈,中国,古代,的,漏泄,禁中语

甲午战争前后的张之洞 战败之后痛定思痛大练新军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谈判而处处受挫,心急如焚的张之洞为此“三次电奏,力阻和议”,并主张与日本彻底决裂,重新再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痛斥李鸿章妥协卖国,竟而要求清廷对其“

张之洞,甲午战争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的裴度

应该说,唐宪宗时期也是裴度最风光的时期,他成功地辅佐唐宪宗完成了打击藩镇势力的工作,使中央统一政令的权威得以落实。此时的他可谓声名威望日拢但后来到了唐穆宗、唐敬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发现,大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裴度

蒙古秘史中的一段亲情悲歌 草原并非只有狼

孛儿只斤·拖雷 《狼图腾》的热映,使得狼成为了热门话题,也让“草原有没有狼图腾”成为了热门争议。虽然有学者认为狼图腾并非蒙古族图腾,以狼为图腾的只有突厥族,但笔者认为,草原不管

蒙古,秘史,中的,一段,亲情,悲歌,草原,并非,只有,狼

王安石简介_王安石的资料简介及人物生平主要事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王安石

宫斗鼻祖骊姬 改写历史的奇女子

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春秋之肇始,典型特征就是“中央”说话不怎么管用了,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约百年后,一代霸主齐桓公傲立群雄,周王室顿感压力山大。吊诡的是,来自齐国的压力转瞬即逝,而晋国的一

宫斗,鼻祖,骊姬,改写,历史,的,奇女子

吕不韦的故事: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

吕不韦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都御史。该衙署长官位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胡林翼:湘军崛起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世人谈论清季“同治中兴”,常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为“中兴名臣”,这四位也正是湘军(淮军)的领袖。的确,这四位都是湘军(淮军)功业中不可缺少

胡林翼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西晋杨皇后,历史上唯一能让皇帝流泪的强悍皇后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