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鲁迅的遗憾:六部长篇未写成

鲁迅先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随笔、杂文和短篇小说。不过,这位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匠,生前也一直想涉足“大部头”的作品,他曾计划写六部长篇(其中三部是长篇小说)。

鲁迅生前有“中国的高尔基”之称,但他一生没有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这与以多部长篇小说驰名世界文坛的高尔基有些不同,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更令人遗憾的是鲁迅曾有过三次写长篇小说的打算,并且均已构思成熟,有的甚至动了笔。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都没能写出来。

1921年春,鲁迅计划写长篇小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已将提纲拟定。内容也构思好了,是从安禄山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上一见如故开始,至玄宗授意军士杀死贵妃结束。全稿20余万字,分18个章节。当时郁达夫听了概述后,对鲁迅的至友许寿棠说:“周先生大作的故事情节,安排得妙不可言,若再以他生花之笔写出,肯定能为我国小说界辟一生面。”可是,当时鲁迅正应聘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授课;其小说《阿Q正传》又在《晨报·副刊》连载,必须逐段加工,修改;再加之《呐喊》一书亟待付印,“诸多事宜缠身”,便只好将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搁置一旁了。刘继兴在《鲁迅书简》中也看到了鲁迅先生对这件事的记载:“我为了写一部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见鲁迅于1934年1月11日给日本朋友山本初枝的信)。

1932年5月,鲁迅在上海结识了因腿部受伤而住院治疗的陈赓将军。其间,他听陈赓将军讲述了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边区反“围剿”的许多故事,激动不已,马上向陈赓索取了相关的油印材料,决定写一部《飘落的红云》,其篇幅估计15万字。瞿秋白读了开头部分后认为:“虽是小说,却颇真实。”冯雪峰也回忆说鲁迅准备写这样一部小说,并说鲁迅谈道“要写,只能像《铁流》(前苏联战争小说)似地写”。但是,鲁迅此时忽然接到母亲生病的电报。返回北京探望后,又应几所高校邀请讲学。年底到了上海,适逢宋庆龄、杨杏佛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 除参加策划外还当选为执行委员,杂事缠身,忙得不亦乐乎。这部关于红军的小说也终于未能写成。

1935年6月,鲁迅又萌生了写一部反映我国四代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念头。他曾向冯雪峰透露过,时代背景从辛亥革命开始,写到三十年代为止,并且“腹案”已形成,只等落于笔端了。鲁迅还对夫人许广平讲过,前两个“大的东西”因故未能做成,这次拼老命也要写就。但是,不久即惊闻挚友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的噩耗。鲁迅痛不欲生。因为瞿秋白是他平生唯一引为知己的人。这一点从他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一语即可看出。知己为民族解放而英勇就义,鲁迅痛失知己的悲伤和对逝者的深切追思之情是可以想象到的。痛定思痛,鲁迅决心排除一切干扰,为亡友瞿秋白搜集、整理、编印遗着《海上述林》。接着他又为另一位志同道合的亡友方志敏烈士整理遗稿,这些工作耗费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

鲁迅拟写的长篇除了以上的三部长篇小说外,还有另外的三部大作。他曾对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巨着《克里木·萨母金的一生》推崇备至,他也想写这样的长篇,他计算着:“这个倒可以慢慢想想看,如果能够再活十年,慢慢写,一年写一本也可以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书没有写成。鲁迅还念念不忘写一部《中国文学史》,这部书结构庞大,他曾对人说,他一生投入写作,这部书也只能写到宋代。为此,他做了一些准备,订购一批有关书籍。此外,鲁迅还想写一部较为全面的《中国文字变迁史》。

天妒英才。由于长年累月伏案劳作,鲁迅先生终于积劳成疾,不幸于1936年10月19日与世长辞。他那未来得及写就的六部长篇成了永远的遗憾。诚如巴金所说:“鲁迅处于那种特定年代的特定环境,终因精力和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实现自己的夙愿,成为我国文坛的一大憾事。”如鲁迅能多活几年,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先生的这些长篇大作,那一定会很精彩的。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清朝文物造假现象猖獗 总督张之洞曾被骗

在当今文物市场,赝品屡见不鲜。2011年,某“汉代玉凳”拍出2.2亿的天价,这件所谓文物不过是2010年的仿制品。一些人造假可以欺骗文物专家。上世纪90年代河南孟津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

张之洞

漫谈中国古代的漏泄禁中语

禁中,指皇宫深院,宫廷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禁中语,是指皇帝最近尚未公开的讲话,我们今天称之为小道消息。漏泄禁中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韩非子有一篇文章叫《主道》,讲的便是为君之道

漫谈,中国,古代,的,漏泄,禁中语

甲午战争前后的张之洞 战败之后痛定思痛大练新军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谈判而处处受挫,心急如焚的张之洞为此“三次电奏,力阻和议”,并主张与日本彻底决裂,重新再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痛斥李鸿章妥协卖国,竟而要求清廷对其“

张之洞,甲午战争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的裴度

应该说,唐宪宗时期也是裴度最风光的时期,他成功地辅佐唐宪宗完成了打击藩镇势力的工作,使中央统一政令的权威得以落实。此时的他可谓声名威望日拢但后来到了唐穆宗、唐敬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发现,大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裴度

蒙古秘史中的一段亲情悲歌 草原并非只有狼

孛儿只斤·拖雷 《狼图腾》的热映,使得狼成为了热门话题,也让“草原有没有狼图腾”成为了热门争议。虽然有学者认为狼图腾并非蒙古族图腾,以狼为图腾的只有突厥族,但笔者认为,草原不管

蒙古,秘史,中的,一段,亲情,悲歌,草原,并非,只有,狼

王安石简介_王安石的资料简介及人物生平主要事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王安石

宫斗鼻祖骊姬 改写历史的奇女子

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春秋之肇始,典型特征就是“中央”说话不怎么管用了,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约百年后,一代霸主齐桓公傲立群雄,周王室顿感压力山大。吊诡的是,来自齐国的压力转瞬即逝,而晋国的一

宫斗,鼻祖,骊姬,改写,历史,的,奇女子

吕不韦的故事: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

吕不韦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都御史。该衙署长官位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胡林翼:湘军崛起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世人谈论清季“同治中兴”,常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为“中兴名臣”,这四位也正是湘军(淮军)的领袖。的确,这四位都是湘军(淮军)功业中不可缺少

胡林翼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一代文豪鲁迅的遗憾:六部长篇未写成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