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什么出身?她真的是不识字吗

你们知道梦中的王熙凤是什么出身,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回答第一个问题,简单地选A或者选B,都是不对的。因为《红楼梦》写了一个动态的故事,人物形象是有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十四回协理宁国府,下人来领对牌,“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这个字帖的内容很简单,并没有繁复的文字,凤姐不自己看,却让彩明来念,可见她的确是不识字,说是“目不识丁”并不过分。

第四十二回黛玉取笑“母蝗虫”,宝钗说“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第四十七回贾母斗牌,凤姐开玩笑问探春:“你们知书识字的,倒不学算命”。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王熙凤并不识字。

但是到了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在迎春屋里搜出潘又安写给司棋的情书,凤姐已经能自己阅读了。当然这是比较浅显的文字,如果像《芙蓉女儿诔》之类深奥的骈文,凤姐恐怕还是难以理解。

为什么这时王熙凤识字了,书中有交代:“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是出于工作需要,或者说为了工作便利,自学成才,达到能阅读的水平。

但是,在凤姐之前,王夫人也管过家务的,她为什么不识字?不仅不识字,连行酒令说几句押韵的熟语,她都做不到,“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

作品中也没有关于薛姨妈识字的描写。大概王家的女子,是传统性地不识字。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当时社会观点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宝钗为代表的主流观点,甚至认为女子识字是有害的。连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在教育女儿时也“不十分令其读书”。那么王家虽然富贵,却不注重、甚至反对女子教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读书,最起码识字,不仅是一种闲情逸志,也是一项实用技能。凤姐让小厮读字帖,怎么也不如自己看方便。抄检大观园时如果她不能读懂司棋的情书,当时的婆子丫头也没有识字(司棋应该识字,但不可能当众读自己的情书),只能收着这张“大红双喜”帖,明天再找人解读了。这样一来,凤姐对王善保家的报复,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直接了。

再者,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通行的观点,置身于“文采风流”之中而不识字,总是有点自卑感的。所以凤姐在芦雪庵联诗时,主动要求参加,还吟出了“一夜北风紧”这样为人称道的诗句。薛姨妈大概也是受到丈夫“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的影响,才能在“两宴大观园”行酒令时,念出让“大家称赏”的句子来。

只有王夫人,丈夫是“酷喜读书”,长子是“十四岁进学”,长女是“恩贤孝才德”被选入宫,最不争气的小儿子也“天性聪敏,且素好些杂书……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而她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多年,却毫无向学之心,连行个酒令也不会。

同为“四大家族”的王家不重视女子的文化教育,这是一定的。但是只要自己留心向学,总还是能找到机会自学的。只有心灵枯竭的人,才会毫无追求,也毫无进步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训蒙骈句》下卷二·萧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下卷二·萧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原文欣赏及注释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原文欣赏及注释

清朝,车万育

山阴金先生著作《格言联璧》悖凶类原文欣赏

山阴金先生著作《格言联璧》悖凶类原文欣赏

清朝,格言联璧

《训蒙骈句》上卷十三·元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上卷十三·元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贾宝玉被暗害后,贾政和小妾赵姨娘的态度如何?

贾宝玉被暗害后,贾政和小妾赵姨娘的态度如何?

贾宝玉,清朝

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征圣第二原文欣赏

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征圣第二原文欣赏

南北朝,刘勰

《训蒙骈句》下卷三·肴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下卷三·肴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训蒙骈句》下卷四·豪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下卷四·豪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金玉联姻时,黛玉何贾母都还活着吗还是已经逝世了?

金玉联姻时,黛玉何贾母都还活着吗还是已经逝世了?

黛玉,清朝

对于林黛玉而言,薛宝钗的存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对于林黛玉而言,薛宝钗的存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林黛玉,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什么出身?她真的是不识字吗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