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著作《墨子》:07章·三辩,原文、注释及翻译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三辩》,本篇通过墨子与程繁对音乐的讨论,可以看出墨子的“非乐”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喜好音乐,必定会妨碍社会生产,浪费社会财富,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使劳动人民衣食不足,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和国家的灭亡。因此,他认为圣人治理天下重在事功,而非音乐,他反对追求音乐享受,他认为音乐会使国君劳民伤财,沉浸在奢华享受中。这对批判当时统治者的享乐生活有现实意义。

他在最后说:“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凡是太盛的东西就容易减损它,这与第一篇《亲士》中的“太盛难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施死于自己的美丽;孟贲死于自己的勇敢……什么事情都需要保持一个度,超越这个度就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今圣有乐而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把音乐看成与吃饭一样的事情,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从这里更可以看出。“食必求饱,衣必求暖,然后才求美”,他把音乐看作是奢侈品。而且他认为音乐越繁复,治理国家的政绩就越少,因此他主张“非乐”。

墨子·07章 三辩

【原文】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②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③,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又修《九招》;武王胜殷杀纣,环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①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多寡之②。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注释】

① 三辩:阐明圣王应节制声乐享受专心治国。

② 聆缶(fǒu):聆,通“铃”。缶,瓦制打击乐器。

③ 税(táo):同“脱”,马脱缰。

① 逾:通“愈”,更加。

② 多寡之:多则寡之。

【翻译】

程繁问墨子说:“先生说:‘圣王不听音乐。’可是,从前的诸侯处理政务疲倦了,就听听钟鼓演奏的音乐来休息一下;士大夫处理政务感到疲倦了,就听听竽瑟演奏的音乐来休息一下;农夫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贮藏,也要借敲击瓦盆土缶的音乐方式自娱自乐,进行休息。现在先生您说:‘圣王不听音乐。’这就好比马套上车永不卸下,弓拉开后永不松弛,这恐怕是靠气血运转而活着的人无法做到的吧!”

墨子说:“以前尧舜只有茅草盖的屋子,只是简单地制定一些礼仪,姑且作乐而已。后来汤把桀流放到大水,统一天下,自立为王,大功告成,没有后患,于是就承袭先王的音乐,自己又创造新的音乐,乐章取名为《护》,又创造了古代乐章《九招》。周武王战胜殷朝,杀死纣王,统一天下,自立为王,没有后患,于是继承了先王的音乐,自己又创造新的音乐,取名为《象》。周成王继承先王的音乐,自己创造了新的音乐,取名为《驺虞》。周成王治理天下不如周武王;周武王治理天下不如商汤王;商汤王治理天下不如尧舜。所以他们的音乐越是繁复,他们治理天下的政绩就越差。由此看来,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国家的。”

程繁说:“先生说:‘圣王没有音乐。’但这些就是音乐,怎么能说圣王没有音乐呢?”墨子说:“圣王做事的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损益。饮食于人有利,若因知道饥饿去吃饭就叫有智慧的话,那么天下也就没有智慧了。现在圣王虽然有乐,但它像吃饭一样不可少,所以也等于没有音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贾瑞与王熙凤是何关系?他们之间有何故事

红楼梦中贾瑞与王熙凤是何关系?他们之间有何故事

贾瑞,清朝

历史上左光斗和史可法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左光斗和史可法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何故事?

左光斗,明朝

红楼梦中秦可卿能嫁入宁国府,是谁在背后帮她?

红楼梦中秦可卿能嫁入宁国府,是谁在背后帮她?

秦可卿,清朝

红楼梦中黛玉对赵姨娘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会这这样?

红楼梦中黛玉对赵姨娘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会这这样?

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香菱的一生到底有多悲惨?都经历了什么?

红楼梦中香菱的一生到底有多悲惨?都经历了什么?

香菱,清朝

水浒传中混江龙李俊为何会选择离开梁山?原因是什么

水浒传中混江龙李俊为何会选择离开梁山?原因是什么

混江龙李俊,宋朝

红楼梦中秦钟能去贾府学堂是因为什么?与秦可卿有何关系?

红楼梦中秦钟能去贾府学堂是因为什么?与秦可卿有何关系?

秦钟,清朝

为何说贾琏是贾府真正的贵公子?他是什么身份?

为何说贾琏是贾府真正的贵公子?他是什么身份?

贾琏,清朝

《红楼梦》里秦可卿和探春房里的大物品藏着什么秘密?

《红楼梦》里秦可卿和探春房里的大物品藏着什么秘密?

红楼梦,贾母

红楼梦中鲍二嫁的与多姑娘的结局为何不同?

红楼梦中鲍二嫁的与多姑娘的结局为何不同?

贾琏,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哲学著作《墨子》:07章·三辩,原文、注释及翻译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