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大观园祭饯花神,背后真的是一场阴谋吗?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关系,从薛家一进荣国府亮出金项圈,宣告金玉良缘开始,就处于敌对状态,两女争一夫,性格直爽的黛玉处处提防、刻薄宝钗成了日常。

一直到45回上,黛玉因宝钗病中送燕窝,规劝黛玉不要看《西厢记》这等在当时视为“女孩不宜”的邪书,开始转变对宝钗的看法,不仅放松了对宝钗的提防,而且引为知己。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自那之后,黛玉对宝钗以姐姐相称,还认了薛姨妈为妈妈,一个缺爱的孤女,一时间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倍感幸福和庆幸。

那么宝钗到底有没有藏奸,黛玉之死最后有没有薛家的推波助澜呢?因为80回后缺失,具体结局怎样并不明朗。

直到前几日又重读《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回,发现其实在《红楼梦》祭饯花神时,早已暗含了黛玉死亡细节:宝钗用2计脱身,嫁祸黛玉,神不知鬼不觉间,黛玉已着了道,且还不自知。

一、祭饯花神:芒种过后,诸芳退位,十二钗死的死,散的散

王夫人因为一个绣春囊检抄大观园,荣宁两府一片混乱,在贾家被抄家前,各种矛盾已经显现。各种异象触目惊心。

检抄大观园是贾家被抄家的前奏,自此之后,大观园诸芳劫难正式拉开序幕,其凄惨景象完全不是高额续写那般云淡风轻。不过可惜的是,大家关心的黛玉的结局,前80回并未写明。

林黛玉死前是怎样的情形,仔细研读,“源易缘”发现其实早在第27回,“大观园祭饯花神”这一闺中女儿们的浪漫节日中,对黛玉的结局已经有所交代,黛玉的死亡并非完全是身体上的病,而是伴随着一场阴谋。

祭饯花神本身非常浪漫唯美,曹翁原文写道:“凡交芒种节的这日,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

要知道,在曹翁笔下,红楼梦中的女孩们,就是花神,宝玉为晴雯作了一篇《芙蓉女儿沫》,直言晴雯就是芙蓉花神。

并且,金陵十二钗女子几乎都有自己的花名,“以花喻人”是《红楼梦》独特的手法。比如探春是带刺的玫瑰,黛玉是清水出芙蓉的芙蓉,宝钗是艳压群芳的牡丹……

又比如太虚幻境十二支曲中写道:“三春过后诸芳尽,各人需寻各自门……”无不是把人比花,因此祭饯花神这种外表看起来非常浪漫的闺中趣事,实际是一出非常残忍的“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恐怖情节。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大观园异象频现,因2块手帕,黛玉被逼入绝境

在这次饯花活动中,先是宝钗在滴翠亭戏彩蝶,后有经典的黛玉荷锄葬花,初看不过是曹翁在叙述女孩们的闺阁中的日常,但在这中间下人中发生两件在古代非常触目惊心的事情。

一是林红玉通过中间人坠儿,和贾芸传递定情信物——手帕。

要知道,林红玉当时是宝玉房中的丫环,她身在的大观园,是贾家女孩们生活起居的地方,是一个隔绝男子的地方,而此时红玉和贾芸却有了私授信物的行为,这是很让人惊惧的。

“源易缘”认为,林红玉和贾芸传递定情信物手帕,可以和宝玉送黛玉旧手帕对照来看,便可知黛玉因何而死。

贾芸因为在大观园中植树绿化,和林红玉眉目传情,红玉因此悄悄丢下自己的一块手帕,贾芸见状趁人不备检了起来。

不几日,贾芸应邀到宝玉房中闲聊,途中他将自己帕子假充林红玉帕子给了坠儿,坠儿又将红玉的一块帕子给贾芸,充当了谢礼。

自此,经过2块手帕的交换,贾芸和红玉偷偷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不过,这样的情境在如今看来十分浪漫,但在红楼的年代,却是私定终身的大逆不道之举,尤其对女孩来说,是污损名节的行为。

反观宝玉和黛玉,宝玉被父亲贾政打得半死,黛玉又伤心,在外人面前又不敢露出来,因为当时宝玉和黛玉还没有互相表白,黛玉不敢确定宝玉的心思。

于是,在晚间宝玉派晴雯给黛玉送了2块自己的旧手帕,黛玉感慨万千,于是在手帕上题了3首诗。

黛玉得到这2块手帕,心内想到:“(宝玉)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令我可惧。”,黛玉惧怕的是什么?无非是这手帕以后可以成为两人定情的信物,是可以要人性命的证物。

“于无声处听惊雷”,曹翁作文很少用激烈、紧张的情节,往往在和风细雨中,隐藏让人惊悚的情节。黛玉的这2块手帕,和红玉的2块手帕一样,都是逼死黛玉的重要证据。

因为黛玉在灵河时是绛珠草,“绛”即“红”,因此林红玉明明白白即是黛玉的一个替身,红玉和贾芸私定终身,正是影射黛玉之死。

三、巧设机关:为金蝉脱壳,宝钗无中生有嫁祸黛玉

黛玉死于定情信物被发现前文已经论述,但这手帕如何被发现,在这回中也有影射——源于宝钗,而更加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在宝钗为求自保,嫁祸宝玉和黛玉有云雨之事,这才是黛玉惨死的真相。

原文说,红玉和坠儿正在商量如何交换手帕时,突然看见宝钗在隔墙后面,宝钗躲避不及,又不想让红玉发现自己听见她们如此大逆不道的谈话,因此心生一计“金蝉脱壳”。

宝钗假装在和黛玉捉迷藏,口中说着“颦儿(黛玉的‘字’),我看你往哪里藏。”之后又说:“一定又是在那山子洞里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宝钗这波操作,心计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了摆脱林红玉“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殃及自己,宝钗不仅用了“金蝉脱壳”,还用了“无中生有”这一计。

黛玉根本没和宝钗在一处,宝钗却生生让黛玉当了替罪羊,说在此处偷听林红玉和坠儿密事的是黛玉。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宝钗说黛玉躲在了山子洞里,而之后林红玉发现,司琪从山子洞里钻出来,正在系裙子。

根据检抄大观园一回可知,司琪为何钻山洞又系裙子,就是和她的表哥潘又安密会,行云雨之事。那绣春囊就是在山子石上发现的,极有可能就是司琪和潘又安幽会时遗失的。

而宝钗无中生有说黛玉去了山子洞里,这其中的暗喻实在很深很让人惊惧。处处都是将司琪云雨之事指向黛玉宝玉身上的节奏。

结合宝钗金蝉脱壳情节和绣春囊事件引发的检抄大观园,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一行人在黛玉房中发现了宝玉的衣物:宝玉换下的记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

拥护木石前盟的王熙凤赶忙用话岔开:“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这自然是宝玉的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

但是从王夫人检抄大观园后对晴雯的态度,明显是用晴雯作幌子,她真正恨的,要收拾的是黛玉,要知道检抄大观园的执行人不仅有凤姐、王善保家的,还有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趁着绣春囊再查黛玉房间,收出宝玉送给黛玉的手帕,那就是大事。

这手帕和宝玉的扇套、寄名符儿都不一样,上面的题诗就是证据——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这明显就是情诗,是黛玉有私情的实实在在的证据。

将手帕引导向绣春囊,指责黛玉和宝玉有云雨之事,这是王夫人的手段和狠辣,黛玉最后死于污蔑,死于宝钗的无中生有的污蔑。

难怪在祭饯花神的最后,黛玉葬花唱到:“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最后惨死,宝钗的“无中生有”帮了大忙,而更让人心惊的是,宝钗这种栽赃,又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人,而是在机缘巧合中,看似不经意间透露出去。连林红玉都说: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到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

所以若论藏奸,袭人只能算小学水平,宝钗才是高段位选手,让人神不知鬼不觉间,害了黛玉性命,其他人却还当她是“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大好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王夫人在贾府被抄后是什么结局?

红楼梦中王夫人在贾府被抄后是什么结局?

王夫人,清朝

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日夜宴时,袭人将芳官灌醉是为何?

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日夜宴时,袭人将芳官灌醉是为何?

袭人,清朝

为了杜绝厚葬的不良风气,唐太宗专门颁布了一道《戒厚葬诏》

为了杜绝厚葬的不良风气,唐太宗专门颁布了一道《戒厚葬诏》

《戒厚葬诏》,李世民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会选择住在潇湘馆?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会选择住在潇湘馆?原因是什么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荣国府得三代管家分别是哪些人?权力有何变化?

红楼梦中荣国府得三代管家分别是哪些人?权力有何变化?

荣国府,清朝

红楼梦中在与宝钗完婚后,宝玉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出家?

红楼梦中在与宝钗完婚后,宝玉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出家?

宝玉,清朝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只带上雪雁一个人是为何?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只带上雪雁一个人是为何?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是悬梁自缢还是病死?

红楼梦中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是悬梁自缢还是病死?

秦可卿,清朝

红楼梦中贾家和薛家两家相比有何差别?差距有多大?

红楼梦中贾家和薛家两家相比有何差别?差距有多大?

贾家,清朝

红楼梦中杏犀是什么?与林黛玉之间有何联系?

红楼梦中杏犀是什么?与林黛玉之间有何联系?

黛玉,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大观园祭饯花神,背后真的是一场阴谋吗?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