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间词话》是清末词学理论著作。王国维著。最早发表于1908年,分三次刊登于《国粹学报》上。1926年,朴社出版俞平伯标点本《人间词话》。1927年,赵万里从王氏遗著未刊稿中辑录若干条,刊载于《小说月报》,题为《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1928年,罗振玉编王国维的遗集,收入《人间词话》,即以原来的为上卷,以赵辑者为下卷,从此有了两卷本。同一年,文化学社又出版靳德峻《人间词话笺证》。1939年,开明书店重印此书时,徐调孚从遗集中再辑出一些论词文字,作为补遗附后; 1947年再版时,又补附了陈乃乾从王氏旧藏诸家词集辑出的眉批评语,使全书分成三部分:人间词话64则、人间词话删稿49则,人间词话附录29则。1955年,中华书局出版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与况周颐《蕙风词话》合印,共同纳入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丛书,即以开明书店本为基础印成,可称通行本。此外,1947年上海正中书局出版许文雨《人间词话讲疏》。1977年香港大学出版了《人间词话》英译本。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靳德峻笺证、蒲菁补笺 《人间词话》。同年,齐鲁书社出版滕咸惠校注的《人间词话新注》,1986年又出版该书的修订本。该本按王国维原稿(今藏北京图书馆)次序编排,并补辑了以前诸本所无的13则,注中征引叔本华的著作,加强了科学性,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本子。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亦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季秀才,曾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回国后曾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学部图书馆编译、清宫南书房行走,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1927年6月自沉于北京昆明湖。他于史学、文字学、考古学、文学、哲学等多方面均有建树,其中以史学成就最高。著述宏富,有《观堂集林》、《观堂别集》等,合其他学术著作刊成《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43种,104卷。

《人间词话新注》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通行本第1卷和第2卷的全部并多辑出13则。下卷重加编排了通行本的第3卷,即该卷第一部分“论词语辑录”;第二部分“人间词话选”节录自王国维《二牖轩随录》。两卷共有词话277则,有重复处,是目前内容最多的《人间词话》 本。

王国维早年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他将中国古代的文论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人间词话》即是他文论体系的具体阐释。境界说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书中所评价的是中国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但所涉及的却是美学和文艺理论上的很多基本问题。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上卷31)在作者的理论体系中,境界与意境有近似的蕴含,他说:“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下卷 (一)2)作者还就此总结出“造境”与“写境”的区别: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上卷32) 谈境界就必然要论及情与景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上卷35)又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卷49)作者将境界几视为艺术的根本,他说: “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 (上卷45) 他把境界说抬到了“探本”的位置: “沧浪所谓 ‘兴趣’,阮亭所谓 ‘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 ‘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卷上79) 作者在《词话》中多次谈到境界,已涉及到艺术接受的问题,即接受主体的体味和再创造问题,这在他具体品评前人词的论述中可以明显看出。

在议论所谓主观诗与客观诗的区别时,作者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上卷33)在一些品评中,作者已接触到艺术上的通感问题,他说: “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 ‘弄’ 字而境界全出矣。”(上卷46) 用语无多却阐述出一个理论问题。此外,对于“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的评说,对于境界大小的分析,对于诗词“隔与不隔”的论断,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深厚艺术修养和非同寻常的鉴赏力。

《人间词话》是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从问世以来就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其间多凭直觉或鉴赏的论述方式也易令人不得要领。对于这部著作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学者的兴趣,王国维关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说,更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袭人看到宝玉在黛玉屋里梳洗是什么态度?为何要生气?

袭人看到宝玉在黛玉屋里梳洗是什么态度?为何要生气?

袭人,清朝

纳了6个妾的贾代善没有一个男嗣,这是为何?

纳了6个妾的贾代善没有一个男嗣,这是为何?

贾代善,清朝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辞行时,为何没感谢给她一百零银两的王夫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辞行时,为何没感谢给她一百零银两的王夫人?

刘姥姥,清朝

《艺概》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艺概》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朝,刘熙载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朝,王国维

水浒传中最不受待见的三个梁山好汉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水浒传中最不受待见的三个梁山好汉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段景住,宋朝

《历代刑法志》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代刑法志》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丘汉平

红楼梦中贾母情商高、有情趣都是装出来的?真相是什么

红楼梦中贾母情商高、有情趣都是装出来的?真相是什么

贾母,清朝

尤二姐和王熙凤有何区别?为何会那么脆弱?

尤二姐和王熙凤有何区别?为何会那么脆弱?

尤二姐,清朝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元朝,尚仲贤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