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袭人母亲去世后贾母都说了哪些话?

袭人是宝玉四个大丫鬟之首,《红楼梦》中人物。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红楼梦》第56回“史太君破腐陈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正值荣国府元宵夜宴,阖府上下,又是唱戏,又是放烟花,好不热闹,而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

彼时袭人母亲去世,身有热孝,便没有出席这样的热闹场面,贾母看见后,便深以为意,甚至言辞之间透露出尖酸刻薄,似有刁难袭人之意,且看原文:

于是宝玉出来,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她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起这孝与不孝来了。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第54回

贾母这番话俨然是故意针对袭人,因为当天除了袭人,鸳鸯也不在现场,巧合的是,鸳鸯也是因为母亲去世!

要知鸳鸯乃贾母最心爱的丫环,当天鸳鸯没有出席,必然是提前得到贾母同意的,为何鸳鸯母亲去世,就能宽松对待,袭人母亲去世,贾母就这般苛刻呢?

熟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明白:贾母并非无缘无故针对袭人,盖因前番有一场缘故,引起了贾母对袭人的不悦。

论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袭人的“前世今生”。袭人原本是贾母手下的八大丫环之一,原名“珍珠”,后贾母欣赏袭人为人温柔,做事严谨,特意将她送到贾宝玉身边,照顾宝玉的饮食起居。

但要注意的是,贾母只是将袭人“借”给贾宝玉,袭人的编制还是在贾母那里,她每个月一两银子的月钱还要从贾母那边领取。

为何贾母只是将袭人“借”给贾宝玉呢?这是封建礼数规矩,在荣国府,只有贾母、王夫人这样的长辈才能用一等丫环,贾宝玉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他只能用二等丫环。

这是荣国府内部的普遍现象,不止贾宝玉,林黛玉的丫环紫鹃、迎春的丫环司棋、探春的丫环侍书、惜春的丫环入画,这些丫环皆是二等丫环,她们不能,也不敢用一等丫环。

而贾宝玉的情况比较特殊,他是贾母最溺爱的孙子,所以贾母“法外开恩”,将一等丫环袭人暂时“借给”贾宝玉,这样就在规矩和人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可这种情况却被一个人打破了,那就是王夫人。《红楼梦》第33回,由于贾宝玉被贾政笞挞一顿,袭人心系主子,向王夫人直言进谏,收获王夫人的青目;紧接着第36回,王夫人趁热打铁,以二两银子一吊钱的姨娘分例,将袭人从贾母处“挖走”: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道:“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已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凤姐一一的答应了。——第36回

王夫人的这项操作是有些不妥的。袭人乃是贾母的人,即便她看中袭人,想要收为己用,也应该先跟贾母打个招呼,方成个道理,眼下不发一言,忽做此先斩后奏之事,纵然调配丫环编制不算是个大事,难保贾母心中也会有疙瘩。

而这也就对应了上述贾母批评袭人时的那句“若是她(袭人)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看来老太太的确是记仇了。

王熙凤是其中一个很尴尬的中间环节,一方面王夫人“挖走”袭人,就是交代给王熙凤做的,她是实际操作者;另一方面,王熙凤又没办法向贾母告密:二太太将您手下的袭人给纳入她的编制了,这等于出卖自己的姑妈(王夫人)。

可王熙凤不说,贾母又难免会觉得“凤哥明知道这件事,为何不告知我”,所以凤姐处于四面楚歌的位置——她谁都得罪不起,也都不能得罪。幸而贾母体贴王熙凤,貌似并没有因此迁怒阿凤,此亦是贾母理解阿凤之为难。

因此,在元宵夜宴上,贾母咄咄逼人之际,也只有王熙凤这个明白人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充当了贾母、王夫人之间小小矛盾的缓冲带:

凤姐儿忙过来,笑回道:“今儿晚上,她(袭人)便没孝,那园子也须得她看着。灯烛花炮最是耽险的,这里一唱戏,园子里的人谁不偷着来瞧瞧?她还细心,各处照看照看。况且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若她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她不用来。”——第54回

这就是王熙凤,三言两语就编出一个无比合理的理由,同时为了保护王夫人,阿凤还称“我叫她不用来了”,俨然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替领导王夫人挡了枪子儿——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阿凤果担得起这句评价。

既然论到此处,笔者不妨更加深入一点,进一步分析贾母对袭人的态度问题。之所以要分析,是因为目前很多论者有断章取义的弊病,他们通过此情节便认为——贾母很不喜欢袭人!

除上述元宵夜宴外,一些论者还找到了一些“实例”来佐证这个观点,譬如第77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彼时晴雯已被王夫人撵走,王夫人向贾母推荐袭人,想让她来当贾宝玉未来的宝二姨娘,而贾母直言自己曾打算让晴雯给贾宝玉当妾:

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个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们那模样儿、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第78回

于是乎,各种莫名其妙的观点就出现了:贾母一直相中的都是晴雯,想让晴雯当宝玉的姨娘,她老人家从来没考虑过袭人,可袭人却厚颜无耻地跟贾宝玉发生了云雨关系:

(贾宝玉)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暂且别无话说。——第6回

一些论者对比此两处,贾母明明喜欢的是晴雯,袭人却觉得“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心机女吗?

笔者苦笑,《红楼梦》当真能如此分析?贾母如果真的看不上袭人,能专门挑中她去照顾贾宝玉?这可是她最宠爱的孙子,如何手下八大丫鬟,挑一个自己最看不上的丫环送去贾宝玉身边?

贾母必然是有让袭人给贾宝玉当妾的打算的,这一点无可置疑,事实上,不仅贾母,整个贾府上下的所有人都认定这一点:

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贾宝玉、袭人三人发生口角,林黛玉巧来怡红院开解,期间颦儿曾开玩笑:好嫂子(袭人),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辩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

第36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王夫人定下袭人每个月二两银子一吊钱的姨娘分例,这等于内定了袭人的姨娘位置,王熙凤见状笑对一旁的薛姨妈道:姑妈听见了?我素日说的话如何?今儿果然应了我的话。可见在此之前,王熙凤也早认定袭人将来是姨娘的命;

第46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遭贾赦强娶,曾于大观园和平儿、袭人两人谈心: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特乐过了头儿。鸳鸯此言,虽是居安思危,但到底从侧面承认了平儿、袭人的姨娘命运走向。

鸳鸯乃是贾母的贴身丫环,她都认为袭人大概率就是贾宝玉未来的姨娘了,贾母心中是何想法,不需赘述。

当然,贾母后期对袭人曾有过一些负面评价,比如说她“不言不语,是个没嘴的葫芦”,但她老人家终究还是认同了王夫人的观点,没有否定袭人的姨娘地位。

由此观之,即便这些负面评价,亦可用贾母对袭人之前的“背叛”所引发的傲娇脾气来解释,气撒完之后,贾母还是当着王夫人的面儿承认了袭人: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所以断不可主观解读贾母、袭人之间的关系,而要深入洞彻人性之心理,方能一览究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王夫人在贾府被抄后是什么结局?

红楼梦中王夫人在贾府被抄后是什么结局?

王夫人,清朝

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日夜宴时,袭人将芳官灌醉是为何?

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日夜宴时,袭人将芳官灌醉是为何?

袭人,清朝

为了杜绝厚葬的不良风气,唐太宗专门颁布了一道《戒厚葬诏》

为了杜绝厚葬的不良风气,唐太宗专门颁布了一道《戒厚葬诏》

《戒厚葬诏》,李世民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会选择住在潇湘馆?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会选择住在潇湘馆?原因是什么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荣国府得三代管家分别是哪些人?权力有何变化?

红楼梦中荣国府得三代管家分别是哪些人?权力有何变化?

荣国府,清朝

红楼梦中在与宝钗完婚后,宝玉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出家?

红楼梦中在与宝钗完婚后,宝玉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出家?

宝玉,清朝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只带上雪雁一个人是为何?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只带上雪雁一个人是为何?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是悬梁自缢还是病死?

红楼梦中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是悬梁自缢还是病死?

秦可卿,清朝

红楼梦中贾家和薛家两家相比有何差别?差距有多大?

红楼梦中贾家和薛家两家相比有何差别?差距有多大?

贾家,清朝

红楼梦中杏犀是什么?与林黛玉之间有何联系?

红楼梦中杏犀是什么?与林黛玉之间有何联系?

黛玉,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袭人母亲去世后贾母都说了哪些话?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