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兰对贾府意味着什么?

红楼梦中贾兰对贾府意味着什么?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府子弟是“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的确,贾珍贾琏沉迷美色,贾环上不得台面,宝玉倒是块好料,可在世情上偏偏不上道。

那么,难道贾府真的没有希望复兴吗?也未必,作者塑造的贾珠就是家里的希望,正如书里说的,“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可惜这样的好苗子,英年早逝,留下了孤儿寡母。

从小失去父亲的贾兰,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失乐的童年

虽然贾兰是荣国府唯一的“草字辈”成员,可在书里的描写中,并没有看到他多么受宠。并且有宝玉这只金凤凰,吸引了众人的宠爱。不过俗话说树大招风,宝玉的太过耀眼,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赵姨娘和贾环就三番五次的想坑害他。相比宝玉,贾兰的日子似乎一直很安静平淡。

我想贾珠没有死之前,贾兰的童年应该很幸福。父亲青年才俊,母亲李纨知书达礼。一家三口和乐融融,那样的日子该有多美好。可惜自从贾珠死后,李纨母子的生活就陷入了苦难。这里的“苦难”并不是说他们缺衣少食,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痛苦。李纨青春守寡的寂寞与煎熬自不用多说。贾兰的童年,从此也蒙上了阴影。

对于我们来说,“父亲”是物质条件的象征。虽然贾母说李纨不容易,在经济上给了她们娘俩很大的好处,但是从某种角度上,随着贾珠的死,她们娘俩已经离开了荣国府的权力中心。不过这些复杂的权力斗争,似乎和贾兰也没什么关系。父亲的死,对贾兰来说,更致命的是一种社会教育的缺失。

在封建社会,由于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不与外界交流。所以孩子们对社会的认知,往往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但是贾兰早年丧父,使得他的眼界多少会变得有点狭隘和固执,似乎除了自己和母亲,其他的都与自己无关,只是生命中的过客罢了。

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便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来,照那边抡了去。终是身小力薄,却抡不到那里,刚到宝玉、秦钟桌案上就落了下来。

这是“闹学堂”里贾兰的表现。俗话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但是此时的贾兰,却有着与他这个年龄不相称的冷静,甚至冷酷。可是仔细想想,现在被欺负的,正是他的亲叔叔宝玉。与秦钟非亲非故的贾蔷看到他被欺负,尚可为其报仇,作为宝玉的亲侄子,怎么能说“不相干”呢?也许就是因为他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对于小孩子极其看重的“哥们儿义气”,完全没有概念。

相比于同龄人,贾兰少了一些孩子应该有的淘气。虽然说没爹的孩子早当家,但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成长要一步一步地走。过早地成长,一定会丧失许多快乐。健全的人格里,快乐是很重要的元素。就比如这场闹学堂,这些小男孩别看现在一个个打的你死我活,没准长大了回忆起来,是一件有趣的童年囧事。这种有点“恶趣味”的快乐。贾兰是无法体会的。

同时母亲李纨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书里形容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儿子贾兰成了她唯一的希望。

但我们反过来说,李纨也成了贾兰唯一的依靠。可是自从贾珠死后,李纨的心其实也死了。别看她平时带着姊妹们又说又笑的,但是热闹过后又是孑然一人的失落,更折磨人。在那场“主仆同乐”的螃蟹宴上,喝醉的李纨或许才是平时的真正模样。

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

李纨在大观园住的地方叫稻香村,安静淡雅,最适合读书。可宝玉对稻香村的评价,也值得我们深思。

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稻香村的存在就像贾兰的性格,他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冷漠的孩子。可是父亲的去世,他就得为这个家顶门壮户。李纨对贾兰倒是疼爱有加,可是贾珠死去,带走了李纨对所有美好事物的爱。李纨对于贾兰更像是一种永无休止的“压迫”,尽管这种出发点是好的。

宝玉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怎么不玩?”碧月道:“我们奶奶不玩,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宾住了。如今琴姑娘又跟了老太太前头去了,更寂寞了。两个姨娘今年过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又更寂寞呢。

儿子是否快乐,李纨并没有考虑。毕竟这个女人连自己快不快乐都不知道,如何又能了解儿子呢?

二、寂寞的少年

贾兰同时也是个孤僻的少年。上面说过,贾珠死得早,没能教会他如何与社会接触。虽然处于大观园这个青春王国里,但是他的心灵,却又是如此的封闭。不堪如贾环,尚且有彩霞彩云作伴。可是贾兰,他的故事总是那么的单调。

有趣的是,偏偏贾兰和贾环走的近。所谓朋友,并不需要相同的出身、地位和兴趣,最重要的是他们之间要有共鸣点。同样不得志的贾环明显很理解贾兰的心情。尽管贾环也并非什么益友,他对于贾兰来说,就好像赵姨娘对于贾政,有总比没有强。

正说着,只见贾环、贾兰小叔侄两个也来了,请过安,邢夫人便叫他两个椅子上坐了。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坐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摩挲抚弄他,早已心中不自在了,坐不多时,便和贾兰使眼色儿要走。贾兰只得依他,一同起身告辞。

这段不经意的描写,却让我有点同情兰小子。中国人自古都有“疼小的”这样的习惯。贾兰作为三人中最小的,却被邢夫人无视。但是宝玉被人疼爱,贾环心里不是个滋味,贾兰又何尝不是呢?不过贾兰并没有表现出来,毕竟这种被忽视的感觉,前不久刚刚经历过……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这样一个阖家欢乐的元宵节,所有人都沉浸在元妃省亲的余喜中,像贾兰这样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大概都不喜欢过节吧。团圆的气氛更加深了他们对离去亲人的思念。要是父亲在该有多好,自己也可以去寻找快乐,家族也不需要姑姑那样的弱女子来维持……

贾兰是敏感的,因为没有人叫他,不去参加宴会。这一刻,我们看到了这个孩子最真实又无助的一面。他真的不是天生“省事”,他也渴望被关爱,被重视。对比凤姐生日宝玉出走后一家人的大惊小怪,贾兰的存在感真的不高。关键时刻,还是爷爷贾政想起了自己,一个“忙”字让我们看到了政老爷的片刻温情脉脉。

不过贾政能做的,似乎只有这些。有经历的都懂,虽然说隔辈亲,但那只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贾政睡前能为几个儿女的未来担忧,却没有试图走进小孙孙的内心。

其实贾政之所以伤悲,一定程度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恐惧。贾府眼下有元妃支撑,但是以后的日子,谁能说得清。如果贾珠在就好了……

巧的是,孙孙贾兰也是这么想的。

三、贾兰的未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贾兰也逐渐长大了。曾经的烦恼和孤单,也被一声“之乎者也”埋没了。小时候的牛心古怪,已经变成了如今的凿壁偷光。同时,这个孩子,似乎彻底与快乐说再见了。以前没准憧憬过的东西,现在也幻化为灰了。

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做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这是书里唯一一次宝玉和贾兰的对话,折射出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面对小鹿,宝玉用来观赏,可贾兰用于练习骑射。往深了说,这对叔侄在意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宝玉喜欢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而贾兰相对则更加功利主义,这似乎也预示了他们的未来。

没错,从李纨的判词上,我们可以看出贾兰以后是成大事业的。可是在母亲的曲词里,“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句话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在不少续书里,都出现了贾府被抄家,巧姐被卖后,早就离开荣国府的李纨母子冷眼相待的桥段。甚至在刘心武老师的续书里,还出现了贾兰给要去救巧姐的板儿假银票这样的剧情。

毕竟贾兰在贾府里,也没有受过太多重视,虽然没有打骂,但是这种近似忽视的感觉,的确也让人苦闷。可贾兰还是成长起来,可惜这种成长的代价,是将人生最美好的童年丧失来换取的。不救巧姐,也就相当于和过去的往事一刀两断,反正美好的新生活就在眼前。

那么此时的贾兰,他快乐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在李纨的判词里,纵使这娘俩一个“气昂昂头戴簪缨”,一个“光灿灿胸悬金印”,以后的日子就是“威赫赫爵禄高登”,但命运这东西谁能说得清,转眼间,就成了“昏惨惨黄泉路近”。至于最后是谁死了,历来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说,对贾兰都是悲剧。

我个人倾向于“贾兰当了将军却战死”这样的结局,也许那是贾兰率兵打的一场大胜仗,战场上的他再也不是那个被忽视的孩子。快点班师回朝吧,母亲一定很想自己了。“嗖”的一声,一支暗箭穿过他的胸口,贾兰倒下了。

也许在他死的那一刻,仍然不解,为啥二叔叔不让我射那群鹿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清代名人轶事》清操类·卷二记载了哪些内容?

《清代名人轶事》清操类·卷二记载了哪些内容?

清朝,清代名人轶事

《红楼梦》贾家最高决策者是贾母吗?还是另有他人?

《红楼梦》贾家最高决策者是贾母吗?还是另有他人?

红楼梦,贾宝玉

《红楼梦》贾宝玉开悟之时,为什么只有林黛玉可以打消他的念头?

《红楼梦》贾宝玉开悟之时,为什么只有林黛玉可以打消他的念头?

红楼梦,林黛玉

红楼梦中元春进宫后受宠过吗?书中是如何描写的?

红楼梦中元春进宫后受宠过吗?书中是如何描写的?

元春,清朝

红楼梦中宝钗是个古怪的人?薛姨妈又为何这么说她?

红楼梦中宝钗是个古怪的人?薛姨妈又为何这么说她?

宝钗,清朝

红楼梦一书中出现的三个春天,背后有何含义?

红楼梦一书中出现的三个春天,背后有何含义?

红楼梦,清朝

红楼梦中鸳鸯有哪些发小?为何她的发小以后都能独当一面?

红楼梦中鸳鸯有哪些发小?为何她的发小以后都能独当一面?

红楼梦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篇讲述了哪些故事?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篇讲述了哪些故事?

旧唐书,赵莹

红楼梦中宝钗生日花了20两,王熙凤生日却花费了百两,为什么?

红楼梦中宝钗生日花了20两,王熙凤生日却花费了百两,为什么?

王熙凤,清朝

《红楼梦》贾宝玉根本不喜欢薛宝钗,花袭人是如何帮助宝钗的?

《红楼梦》贾宝玉根本不喜欢薛宝钗,花袭人是如何帮助宝钗的?

红楼梦,贾宝玉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贾兰对贾府意味着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