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两袖清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两袖清风成语出处】

1、北宋·徐积《谢张才甫邛竹杖》诗:“满袖清风秋月淡,陶潜遶遍菊花篱。”

2、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3、元·魏初《送杨季梅》诗:“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释义:

意为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两袖清风成语故事】

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他以权谋私,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坏蛋。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着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

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后来,王振把于谦陷害下狱,终在群臣的保护和压力下,把于谦放了出来。

——《入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模棱两可”的出处是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模棱两可”的出处是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唐朝,苏味道

成语“箪食壶浆”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箪食壶浆”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春秋,孟子

成语“桃李成蹊”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桃李成蹊”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汉朝,李广

成语“八面威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八面威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明朝,朱元璋

成语“金针度人”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金针度人”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唐朝,织女

成语“龙山落帽”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龙山落帽”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晋朝,桓温

成语“亲痛仇快”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亲痛仇快”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汉朝,彭宠

“房”姓是如何来的?成龙的儿子为何叫房祖名?

“房”姓是如何来的?成龙的儿子为何叫房祖名?

现代,房祖名

成语“梁上君子”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梁上君子”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汉朝,陈寔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汉朝,王尊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两袖清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