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学术著作《管子·乘马数》篇讲的是什么道理?

先秦学术著作《管子》一书的思想,是那个时期的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那么其中《管子·乘马数》篇讲的是什么道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桓公问管子曰:“有虞策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马,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常失其地用。王国则以时行也。”桓公曰:“何谓以时行?”管子对曰:“出准之令,守地用人策,故开阖皆在上,无求于民。”

“霸国守分,上分下游于分之间而用足。王国守始,国用一不足则加一焉,国用二不足则加二焉,国用三不足则加三焉,国用四不足则加四焉,国用五不足则加五焉,国用六不足则加六焉,国用七不足则加七焉,国用八不足则加八焉,国用九不足则加九焉,国用十不足则加十焉。人君之守高下,岁藏三分,十年则必有五年之余。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今至于其亡策乘马之君,春秋冬夏,不知时终始,作功起众,立宫室台榭。民失其本事,君不知其失诸春策,又失诸夏秋之策数也。民无卖子数矣。猛毅之人淫暴,贫病之民乞请,君行律度焉,则民被刑僇而不从于主上。此策乘马之数亡也。”


“乘马之准,与天下齐准。彼物轻则见泄,重则见射。此斗国相泄,轻重之家相夺也。至于王国,则持流而止矣。”桓公曰:“何谓持流?”管子对曰:“有一人耕而五人食者,有一人耕而四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三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二人食者。此齐力而功地。田策相圆,此国策之时守也。君不守以策,则民且守于下,此国策流已。”

桓公曰:“乘马之数尽于此平?”管子对曰:“布织财物,皆立其赀。财物之货与币高下,谷独贵独贱。”桓公曰:“何谓独贵独贱?”管子对曰:“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

公曰:“贱策乘马之数奈何?”管子对曰:“郡县上臾之壤守之若干,间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贫补不足,下乐上。故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众,章四时,守诸开阖,民之不移也,如废方于地。此之谓策乘马之数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水浒传中,卢俊义的妻子为什么与管家私通?

水浒传中,卢俊义的妻子为什么与管家私通?

水浒传

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谁的接待规格更高?

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谁的接待规格更高?

红楼梦

红楼梦中柳湘莲最后选择出家的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柳湘莲最后选择出家的原因是什么?

柳湘莲,清朝

《博物志》卷一的原文是什么?

《博物志》 卷一的原文是什么?

晋朝,博物志

红楼梦中香菱如果回到封家,她的结局会有所不同吗?

红楼梦中香菱如果回到封家,她的结局会有所不同吗?

香菱,清朝

红楼梦中小红与晴雯为何会得到两个不一样的结局?

红楼梦中小红与晴雯为何会得到两个不一样的结局?

小红,清朝

《贾谊新书》卷九·大政下的原文是什么?

《贾谊新书》卷九·大政下的原文是什么?

汉朝,贾谊

《农桑辑要》:蚕事预备·八宜全文及翻译注释

《农桑辑要》:蚕事预备·八宜 全文及翻译注释

《农桑辑要》,八宜

《太平广记》卷七十二·道术二中有哪些人物?

《太平广记》卷七十二·道术二中有哪些人物?

宋朝,太平广记

《贾谊新书》卷一过秦上的原文是什么?

《贾谊新书》卷一过秦上的原文是什么?

汉朝,贾谊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先秦学术著作《管子·乘马数》篇讲的是什么道理?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