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科举改制是怎样的?却加速了大清的衰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千年以来,纵使王朝更替不休,科举制度却犹如定海神针般屹立不倒,为一代又一代的王朝选拔了大量的栋梁之才。

然而,当历史走向“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时代后,清朝政府却突然一纸诏书废除了流传千年的科举制度。

那么,既然科举制度这么有用,清政府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呢?当古老的科举制度废除后,又为清政府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一、改革科举

古代社会中,科举制度是平民百姓向上层阶层流动的通道,百姓们通过读书考科举做官从而光耀门楣,朝廷也通过科举制度网罗群贤用以维护国家的统治。

科举制度是架在庙堂与江湖间的一座桥梁。

正是由于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庚子国难时,慈禧太后仓皇西逃之际仍为科举无法顺利举行而感到遗憾。

等到圣驾回銮后,慈禧立刻下令补行辛丑恩科和壬寅正科的会试和乡试,以致于当时一度有人感慨说:“在如此仓皇播越之中,而对下年之乡、会试,尚兢兢注意,足见当时视取士之典尚为郑重”。

列强入侵带来民族伤痛的同时,也粉碎了清廷天朝上国的美梦。

慈禧太后意识到传统科举选拔的人才已不足以应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科举改革由此提上议程。

其实,科举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

早在鸦片战争后,魏源便在《海图国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此后,恭亲王进一步提出设立同文馆,让科举考试出身的学子学习西方的语言和科学技术的想法。

可惜恭亲王的想法刚一提出,就受到朝中守旧派的打压。

御史张盛藻说科举是正途,质问恭亲王“何必令其习为机巧”,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等官员也纷纷站出来反对,直言科举乃立国之本,不可轻易改变。

尽管如此,恭亲王一派仍旧顶着巨大的压力将同文馆兴办起来,并且很快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为九州大地带来一股近代新式教育的清新之风。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提出“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直言科举制度是引发清王朝衰弱的原因,光绪皇帝为此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改八股取士为试策论。

不过,戊戌变法失败后,科举制度也重新恢复了原来的模式,直到慈禧在庚子国难后向百官征集改革措施,科举改革才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

二、废除科举

根据大臣们的建议,慈禧决定仿效博学鸿词科,在科举中重新开设经济特科,不再单纯考验考生们“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

然而,科举考试的内容虽然越来越务实,但考官和考生却都仍旧习惯传统的考试模式,对西方的科学文明知之甚少,甚至一度发生过有考生将拿破仑解释为“拿着破烂轮子”的笑谈。

这其实也不怪考生,当时参加科举的士子大多出身于旧式私塾,而教授新颖西方知识的新式学堂反而无人问津。

眼见科举已成新式学堂发展中的拦路虎,张之洞等改良派大臣建议清政府废除科举,但这一主张立刻遭到守旧派大臣的激烈反对。

为缓和矛盾,袁世凯提出将各省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先减去二成,然后另外增设一科,录取名额则为之前减掉的二成人数。

可惜,动荡的时局已经无法留给张之洞们温和废除科举的时间了。

随着清廷内忧外患不断加深,国内要求改封建帝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当时的学子普遍重科举而轻学堂,改良派渐渐失去了缓慢废除科举的耐心。

1905年,张之洞、袁世凯、端方等多名重臣联合上奏《请废科举折》,强烈要求朝廷立刻废除科举。

最终,慈禧太后采纳了这项建议,宣布从1906年开始,各省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同时,国子监被学部取代,就连八旗官学也并入新式学堂里。

传承千年的科举制度,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三、加速灭亡

科举制度废除前,清政府曾认为这项古老的制度阻碍了大清的发展。

然而,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才惊讶的发现,没有了科举制度,大清王朝的统治依然岌岌可危。

这是因为传统的八股取士虽然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却培养出适合王朝统治的顺从者。科举出身的官员只需要该征税时征税,该征兵时征兵,同时圆满完成君王交待的差事即可。

这样的官员执行力强而想法少,同时深受儒家君臣父子纲常的教育,是非常合格的君王助手。

等到新式学堂代替旧私塾后,西方思想给当时的人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权威不断受到质疑。

无法继续考试的读书人,有的弃文从武,成为革命党人,有的办实业经商,放弃举业,还有一些无门无路的学子就此沦落成落魄文人。

如此一来,朝中文官集团迅速衰落,武官集团开始掌权,历史的车轮逐渐走向军阀混战时代。

慈禧太后怎么也不会想到,本想救亡图存而实施的科举改革,却反而让大清王朝在遍地烽火中,缓缓地走入了落日余晖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李祎:大唐信安王,也是盛唐最能打的王爷

李祎:大唐信安王,也是盛唐最能打的王爷

李祎,唐朝

皇帝赐弟弟毒酒,弟弟回一句话保住性命

皇帝赐弟弟毒酒,弟弟回一句话保住性命

雍正,清朝

汉顺帝刘保是怎么坐上皇位的?阎皇后为何针对刘保?

汉顺帝刘保是怎么坐上皇位的?阎皇后为何针对刘保?

汉朝,刘保

魏延真的有反骨吗?为什么诸葛亮不信任魏延?

魏延真的有反骨吗?为什么诸葛亮不信任魏延?

三国,魏延

康熙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完美他做的暴行有哪些

康熙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完美 他做的暴行有哪些

清朝,康熙

孝庄最后被下于孝陵她为什么没有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呢

孝庄最后被下于孝陵 她为什么没有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呢

孝庄,皇太极

明朝大臣方孝孺当众讽刺皇帝,使家族陷入危机

明朝大臣方孝孺当众讽刺皇帝,使家族陷入危机

方孝孺,明朝

张郃被赵云击败,却能大战张飞五十个回合

张郃被赵云击败,却能大战张飞五十个回合

张郃,三国

皇帝问刘秀为何能光复大汉?大臣回答后全家被灭口

皇帝问刘秀为何能光复大汉?大臣回答后全家被灭口

高洋,南北朝

以一敌百已经很厉害了刘裕是怎么一个杀死几千人的

以一敌百已经很厉害了 刘裕是怎么一个杀死几千人的

刘裕,东晋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慈禧的科举改制是怎样的?却加速了大清的衰落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