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的读音_解释 - 在线新华字典

拼音:mó mò ,注音:ㄇㄛˊ ㄇㄛˋ ,部首:石,笔画:16
五笔:YSSD,五笔98:OSSD ,
统一码:U+78E8 ,郑码:TGFG ,仓颉码:ICMR ,四角码:00262

磨相关字典:

磨怎么写好看:


磨硬笔行书

磨异体字:

磨的解释:



摩擦:磨刀。磨墨。磨练。磨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磨合。研磨。磨漆画。
阻碍,困难:磨难(n刵 )。好事多磨。
消耗,消灭:磨损。磨耗。磨灭。
拖延,耗时间:磨缠。磨功夫。



粉碎粮食的工具:石磨。电磨。磨盘。磨坊(亦作“磨房”)。推磨。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磨面。磨米。磨豆腐。
掉转:这个胡同太窄,磨不过车来。

笔画数:16;
部首:石;
笔顺编号:4131234123413251

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同本义〖grind〗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polish;sharpen〗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又如:磨镜石(传说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磨擦〖rub;wear〗。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磨炼〖temper;steel〗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研讨;观摩〖study;viewandlearnfromeachother’swork〗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折磨〖pester;trouble;causephysicalormentalsuffering〗。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拖延〖delay;dillydally〗。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纠缠〖nag〗。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通“摩”〖stroke〗。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磨灭;泯灭〖obliterate;dieout〗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韩愈《送穷文》
转;移〖turn;move〗。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挥;摇〖wave〗。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名】
磨刀石〖whetstone〗。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磨难;灾难〖trial;calamity〗。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另见mò

磨擦
mócā
见“摩擦”
磨蹭
móceng
〖dawdle;moveslowly〗∶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你这么磨蹭,什么时候才完得了啊
〖lightlyrub〗∶用力地轻微摩擦
他的左脚轻轻地在地上磨蹭着
磨杵成针
móchǔ-chéngzhēn
〖grindmortarintoaneedle〗磨掉铁杵,以成细针,劝人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勉词
磨穿铁砚
móchuān-tiěyàn
〖grindthroughaninkstone—longyearsofstudy〗比喻读书用功,长期坚持不懈,也比喻立志不变
磨光
móguāng
〖polish〗用磨料磨物使光滑
把铁板磨光
磨耗
móhào
〖wearandtear〗由于磨擦而受损耗
磨合
móhé
〖grindingin〗新组装的机器,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转,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吻合
磨机
mójī
〖mill〗通过连续不断重复某个简单动作而进行制造的机器
磨快
mókuài
〖sharpen〗使锋利
磨快镰刀
磨砺
mólì
〖hardenoneself〗用磨擦法使物尖锐,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颜氏家训·勉学》
磨练
móliàn
〖temperoneself;steeloneself〗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
磨练意志
在工作中磨练自己
磨灭
mómiè
〖obliterate〗∶〖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
〖hardship〗∶磨难;折磨
谁曾经这样磨灭
磨难
mónàn
〖tribulation〗∶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折磨
旧社会好人磨难多
〖hardship〗∶困难;阻碍
历尽磨难终无晦
磨破口舌
mópò-kǒushé
〖pleaincessantly〗比喻说了很多的话
任他们磨破口舌,苏冠兰只是一个不答应
磨石
móshí
〖rubstone;grindingstone〗砂岩或天然磨石,用作磨亮、磨光或磨快之用
磨蚀
móshí
〖erosion〗∶由于流动液体或气体的磨擦或腐蚀所引起的金属或耐火材料的表面破坏
〖corrosion〗∶岩石和土壤借助于风、浪、水流或冰川推动物质的作用而被磨损
磨损
mósǔn
〖wearandtear〗机器或别的物体因为磨擦或使用而造成的损耗。也叫“磨耗”
这台机器基本上没有什么磨损
磨牙
móyá
〖grindone’steeth(insleep)〗∶熟睡中牙齿相互摩擦出声的现象
〖arguepointlessly〗[方言]∶无意义地争辩;讲些无效的话
你别跟他磨牙了
磨洋工
móyánggōng
〖loafonthejob〗懒散地工作
一磨洋工就被解雇
磨折
mózhé
〖torture〗折磨;磨难
磨嘴
mózuǐ
〖arguepointlessly〗[方言]∶磨牙。也说“磨嘴皮子”
磨嘴皮子
mózuǐpízi
〖doalotoftalking;blah-blah〗说废话
成天磨嘴皮子不干活



【名】
磨子〖mill;millstone;quern〗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动】
用磨碎物〖grind;mill〗。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转移;掉转〖turnround〗。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晃动;摇动〖sway〗。如:磨动(挥动;摇动)
碾轧土地〖roll〗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方言]∶拉,指拉下脸子〖pull〗。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另见mó

磨不开
mòbukāi
〖feelembarrassed〗∶拉不下脸,不好意思
〖afraidofimpairingpersonalrelation〗∶害怕伤害私人关系
〖notbecomeconvinced〗∶想不通,行不通
磨叨
mòdao
〖chatteraway〗〖口〗∶翻来复去地说
你别磨叨啦
〖talk〗[方言]∶谈论
他们也正磨叨这事儿呢
磨得开
mòdekāi
〖notfeelembarrassed〗∶脸上下得来
你当面挖苦人,人家脸上磨得开吗?
〖notafraidofimpairingpersonalrelation〗∶好意思
她请客你不去,你磨得开吗?
〖becomeconvinced〗[方言]∶想得通;行得通
这个理我磨得开,您就放心吧
也作“抹得开”
磨豆腐
mòdòufu
〖sayrepeatedly〗[方言]∶以石磨研豆使碎而制豆腐;比喻翻来覆去地说
磨烦
mòfan
〖botherconstantly;pesterendlessly〗∶无休止地纠缠(多指向人要求什么)
这孩子常常磨烦姐姐给他讲故事
〖hesitate〗∶动作迟缓拖延
不必磨烦了,说办就办吧
磨坊
mòfáng
〖mill〗
亦作“磨房”,磨面粉等的作坊
安装有能将谷物磨成面粉的机器的厂房
磨盘
mòpán
〖hirst〗∶磨的底盘部分,磨面在它的构架上转动
〖nethermillstone〗∶托着磨的圆形底盘
磨子
mòzi
〖millingtools〗用两个圆石盘做成的把粮食弄碎的工具

来源:学习资料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

包含文言文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寄欧阳舍人书① 作者:〔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

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翻译_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_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寄欧阳舍人书① 作者:〔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

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翻译

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

包含文言文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翻译,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黄州快哉亭记》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原文】 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苏辙 江出

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_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_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翻译,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本文的写作目的并非与韩琦讨论怎么“作文”,因为韩琦不是欧阳修,韩琦不是文人,也不热衷于“作文”。苏辙此文的目的只是兜售自己的作文观点“文气说”,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才华。“文气说”属于纯粹的原创性观点,在当时也算是颇为独树一帜的,读之

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六国论》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古文鉴赏《六国论》翻译,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苏辙的《六国论》可与其父苏洵的《六国论》并读。他们都是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的。洵文着眼于政治治形势,批评屈辱苟安的国策;辙文着眼于战略形势,批评六国没有战略眼光,不援助韩、魏而互相残杀。 【原文】 六国论 作者: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①,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②,十倍之众,

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六国论》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六国论》文言文翻译

鉴赏古文《三槐堂铭》

包含文言文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鉴赏古文《三槐堂铭》翻译,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三槐堂铭》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提写的铭词。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巩的曾祖父。 【原文】 三槐堂铭 作者: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

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及翻译_鉴赏古文《三槐堂铭》阅读答案_鉴赏古文《三槐堂铭》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方山子传》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古文鉴赏《方山子传》翻译,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方山子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识,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 方山子传 作者: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

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方山子传》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赏析《后赤壁赋》

包含文言文赏析《后赤壁赋》原文、赏析《后赤壁赋》翻译,赏析《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原文】 后赤壁赋 作者:

赏析《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_赏析《后赤壁赋》阅读答案_赏析《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前赤壁赋》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古文鉴赏《前赤壁赋》翻译,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 前赤壁赋[1] 作者:苏轼 壬戌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举

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前赤壁赋》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前赤壁赋》文言文翻译

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包含文言文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翻译,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是苏轼在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后写的.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章惇等弄得弊端百出,百目全非,新旧党争使百姓遭殃,国家受害。因此,苏轼进札子建议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原文】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作者: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

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翻译_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答案_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文言文翻译
新高考-学习资料-汉字大全-磨的读音_解释 - 在线新华字典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