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8月,学校有教职工16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97%;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3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53.7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力量及获得荣誉](https://imgi.gengsan.com/gsimg/2022/04/15/20220415103214114.jpg)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不完整名单):赵喆(2011年)、、吴东清(2012年)、伍林(2012年)、曾海波(2012年)、张欣(2013年)、廖梅松(2014年)、孙洪涛(2014年)、吴越(2015年)等
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1个):PuChen(陈璞)(2011年)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列表
团队名称 | 领衔老师 | 级别 |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 | 邬适融 | 上海市级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周小理 | 上海市级 |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团队 | 胡大超 | 上海市级 |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 | 卢冠忠 | 上海市级 |
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获得荣誉
截至2017年9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部委攻关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前期研究专项等国家项目107项,省部级项目197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1部,发表学术论文4314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63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80项。学校科研经费从合校之初的300多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24亿元。截至2016年4月,学校先后与企业签署了995项合作协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肖作兵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品质香精制备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2017年9月,由上海市和企业共同资助“联盟计划”项目获批数连续七年稳居全市高校首位。2017年获批48项,占全市立项项目65%。近年来经费1.8亿元左右,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专利转化排名跃居全国高校第54位。“轻化工程”团队完成的“新型香精制备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制出68个香精产品,全部实现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约28亿元,孵化出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三家公司上市,该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肖作兵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申报的“芳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项目正式获批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与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印度尼西亚哈利达集团公司三方签署《哈利达褐煤的评价与提质技术研究开发》协议,哈利达集团出资1100万元人民币。朱勇强研发团队在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技术入股(作价1500万元)注册江苏大容高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新型香精配置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