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员论(中)·(清)顾炎武_文言文大全

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

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于乡里者[1],生员也;与胥史为缘[2],甚有身自为胥史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哄者,生员也;把持官府之阴事,而与之为市者,生员也。前者噪,后者和;前者奔,后者随;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锄之而不可锄也。小有所知,则曰是杀士也,坑儒也。百年以来,以此为大患,而一二识体能言之士,又皆身出于生员,而不敢显言其弊,故不能旷然一举而除之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也。

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曰吏胥。是三者,法皆得以复其户[3],而无杂泛之差,于是杂泛之差,乃尽归于小民。今之大县至有生员千人以上者,比比也。且如一县之地有十万顷,而生员之地五万,则民以五万而当十万之差矣;一县之地的十万顷,而生员之地九万,则民以一万而当十万之差矣。民地愈少,则诡寄愈多[4],诡寄愈多,则民地愈少,而生员愈重。富者行关节以求为生员,而贫者相率而逃且死,故生员之于其邑人无秋毫之益,而有丘山之累。然而一切考试科举之费,犹皆派取之民,故病民之尤者,生员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也。

天下之患,莫大乎聚五方不相识之人,而教之使为朋党。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有所谓同考官者,谓之房师;同榜之士,谓之同年;同年之子,谓之年侄;座师、房师之子,谓之世兄;座师、房师之谓我,谓之门生;而门生之所取中者,谓之门孙;门孙之谓其师之师,谓之太老师。朋比胶固,牢不可解。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5],皆此之繇也[6]。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也。

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今以书坊所刻之义,谓之时文[7],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时文之出,每科一变,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销磨之场屋之中[8];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寇贼奸宄得而乘之[9],敌国外侮得而胜之。苟以时文之功,用之于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于其间矣。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也。

注释:

[1]武断于乡里:谓依仗权势在乡里横行霸道。《史记·平准书》:“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2]胥史:犹“胥吏”。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3]复其户:免除其一家的徭役赋税。[4]诡寄: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免税人的名下,以逃避田赋、差役,称为“诡寄”。[5]太阿: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楚王命欧治子、干将所铸。太阿之柄喻权柄。[6]繇:同“由”。[7]时文:明清时指科举考试的八股文。[8]场屋:即“科场”。考试士子的地方。[9]奸宄(guǐ):指为非作歹的人。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忠清,自署蒋山佣,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与同里归庄相善,共同参加复社活动,有“归奇顾怪”之称。清兵南下,从昆山令杨永言等举兵抵抗,失败后,友人吴其沆死之,炎武与归庄得脱。其嗣母王氏不食死,遗言后人莫事二姓。炎武遂遍游南北诸省,结纳各地爱国志士,考察山川形势,图谋匡复明室。多次险遭陷害,并曾被捕入狱,得友人营救,才得出狱。他也多次拒绝与清廷合作,愿以身殉。晚年卜居陕西华阴,死于曲沃。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启蒙思想家,爱国学者。他在经学、音韵、史地、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推为乾嘉学派的开山祖师。他认为:“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与人书》三)他的散文,也像他的诗一样,具有“风霜之气,松柏之质”。其著作极丰,著名的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其诗文经华忱之点校,题作《顾亭林诗文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文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一。《生员论》凡三篇。这是中篇。生员,因唐代国学及州县学都规定学生的员额,故称生员。明、清时,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都称为“生员”。本文尖锐地揭发了生员的弊害,提出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百姓之困苏、门户之习除、用世之材出,其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科举制度。其指责时弊,切实有力。废除生员后怎么取士?作者在下篇中作了回答。他主张废除的是以时文取士所产生的生员,则矛头也对准了八股文。他主张兼用辟举之法,其法虽也弊害百出,但由于时代局限,作者也不可能有根本上改变这种弊端的好办法。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复六松书(清)魏禧_文言文大全

“死友”一语,此仆十数年来最伤心事。每登高望远,辄怆然涕下[1],有子昂“天地悠悠”之叹[2]。吾辈德业相勖[3],无儿子态,然气谊所结,自有一段贯金石、射日月、齐生死、诚一专精、不可磨灭之处。此在千百年后,犹

蒙人遇虎文言文翻译_文言文大全

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虎立而睨之。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蒙人遇虎,刘基

坦腹东床文言文翻译_文言文大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坦腹东床,王羲之

大铁椎传(清)魏禧_文言文大全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1)归,与陈子灿(2)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3),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

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_文言文大全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佑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

陈规传

吾庐记(清)魏禧_文言文大全

季子礼[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2],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3],曰:“此真吾庐矣1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4],平畴崇田[5],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秦武王偏听文言文翻译_文言文大全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

秦武王偏听,秦武王,扁鹊

重刻《杨椒山集》序(清)毛奇龄_文言文大全

少读王章传[1],涕泗被面,骤出对客不能饰,客讶问故,曰:“吾读王仲卿传故也。”既而读杨淑山自著年谱,惊曰:“此非仲卿乎?”仲卿学长安,独与妻居,疾病无卧被,入牛衣中[2],与椒山读书无卧被同。仲卿为谏大夫

秦良玉文言文翻译_文言文大全

秦良玉文言文翻译: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

秦良玉

蔡邕论(清)顾景星_文言文大全

王允既诛董卓[1],蔡邕动色悲叹,允勃然叱之曰[2]:“董卓国之人贼,几倾汉室。邕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义,以忘大节。天诛有罪,反相痛伤,岂不共为逆哉1收付廷尉[3],人皆冤邕而罪允。以今观之,王允斯言,

新高考-学习资料-文言文-生员论(中)·(清)顾炎武_文言文大全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