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从未当丞相,顾雍却为相十九年,孙权是如何选择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曹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正式开国,也是孙权权力的再一次提升。当然,对于他手下的文官武将,更是一次晋升的机会。孙权此时需要一个丞相,总领万机。很多人都找来表示应该让张昭来担任吴国丞相,但孙权却表示,现在刚刚开国,事务过于繁多,现在优崇张昭并非明智之举。

孙权决定让孙邵担任吴国第一任丞相。这位孙邵虽然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也算是“老熟人”了。他和孙权并没有亲戚关系,早年间在孔融手下工作,曾被孔融大加赞赏。后来又投靠了刘繇,最终效力东吴。在现有残缺的史料中,他在孙策去世后,孙邵一直劝谏孙权一直不要放弃对献帝上贡,通书信,此建议受到孙权采纳,并确立了对待献帝和汉室朝廷的态度。

孙权称王封相为何孙邵“名不见经传”?从各个史料上分析,很可能孙邵和同事们关系并不好,尤其是《三国志》的重要参考资料是韦昭的《吴书》。因此大家怀疑是韦昭其党羽与孙邵曾产生矛盾导致。而韦昭一流应含张温和暨艳等人。

黄武四年,东吴开国后第一个丞相孙邵去世,享年62岁。

一:张昭的“硬伤”

孙邵去世了,丞相的位置又空了。这时候群臣们又积极主动找到孙权表示该让张昭担任丞相了,但这事儿被孙权再次否决了。孙权表示,我这绝不是对张昭的吝惜,只是考虑到丞相的事务繁杂,而张昭的脾气很刚烈耿直,他的建议要是没被听从,就会产生怨恨,这样对张昭没有好处。

孙权说张昭脾气刚烈耿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很容易产生怨恨。其实,就是孙权已经对张昭有成见了,孙权和张昭曾经有哪些矛盾点?我们可以简单回忆一下。

1.张昭在率军讨伐黄巾余党,攻克匡琦叛乱,平定豫章贼周凤等人之后,就渐渐不掌兵权,常在孙权左右为谋臣。而张昭在作为谋臣的时候,常常提意见并指责孙权做的不对的地方。

2.甘宁曾建议孙权尽快讨伐黄祖,而当时在座的还有张昭,张昭不同意贸然出兵。甘宁和张昭两个急性子居然在孙权面前吵了起来,孙权掂量了一下,同意了甘宁的想法。

3.赤壁之战,张昭主和。这一件事儿,就够张昭“够一梦的”。

4:建安十四年张昭斥责孙权打猎,虽然张昭苦口婆心,孙权并不领情。

5:建安十七年在曹操的授意下,曹魏方面曾发表“文章”寄给孙权并指出,孙权应该除掉两个人,一个是刘备,一个是张昭。

6:孙权为王后,曾大宴于武昌钓台,甚至让人将水洒向群臣表示必须喝醉直至落水才可停止。 张昭正襟危坐,不一会儿擅自离开会场并在车上等着。孙权呼唤张昭回来,并希望张昭消消气。回来后张昭竟然将孙权比作商纣王,孙权听后非常惭愧。

如此有史可查的六条,孙权心中应该对这位弥辣的“老骨头”又爱又恨。

不说孙权,如果换做是笔者我。在古代作为一个地方领导者,我希望需要群臣的时候群臣出谋划策,不需要的时候老老实实给我待着享受荣华富贵。在公共场合,能给我留面子留面子,不能给我留面子你也别怪我了。我要的是屁股下面的一把椅子,你多有功劳,也要有臣子的样子。什么君臣和睦,你为我效命,只能有“功劳”,“富有”和对我“瑟瑟发抖。”

就像我们现在职场上,你看到自己的领导,甚至是小公司的自己的老板,一定会给领导留面子。领导开部门会时,你每次当着其他部门的人批评大领导。

”领导你应该好好挣钱,夜里别老蹦迪去”

“领导,你在单位非休息时间不应该玩手机,打王者荣耀,被我发现了吧“

“领导你怎么那么怂,对待甲方,低三下四的,影响咱们品牌效应”

作为社会底层的笔者及我的朋友们,你老这么给领导提意见,你马上就会被调部门,被裁员了。

二:顾雍是谁

话说这位顾雍,喜欢三国的朋友们对他熟悉的也不太多。顾雍字元叹,是吴郡人。他的家族当时官运应该不太旺,四代内的记载只有《吴录》的一句话。顾雍的曾祖父顾奉,字季鸿,官至颍川太守。

虽然顾是吴四姓之一,但也许当时只是家族大,而让家族正式走上高权力层次的,还是顾雍这代人。顾雍早年,有幸跟随来吴郡避难的蔡邕学习,主要学习弹琴和书法。在汉末是察举和风评的天下,有这样一段学习经历,顾雍也顺风顺水。

根据《江表传》记载,顾雍跟随蔡邕学习的日子里,被评为“专一清静,敏而易教。”蔡邕对这个弟子非常满意,甚至对顾雍表示“卿必成致,今以吾名与卿。”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顾雍之前也许不叫顾雍,而正是此时因蔡邕的“赏赐”,改成与自己同音的名字。另外根据《吴录》的补充,顾雍表字为元叹,正是体现了蔡邕对顾雍的肯定和赞叹。

有了蔡邕这层关系,立刻就被州郡表荐,20岁时就成为合肥长,开始在地方上摸爬滚打。他工作历经娄、曲阿、上虞等地,政绩斐然。

建安五年,孙权被朝廷封为会稽太守,而孙权不去就任,让顾雍前去为郡丞,代理太守工作。在任上,顾雍讨伐贼寇,还百姓一片安宁,会稽郡人民因此安居乐业。数年后,被召回封为左司马。孙权称王后,陆续封顾雍为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等。而顾雍火箭式上升的情况,连顾雍的家人都不清楚。

黄武四年,孙权特意把顾雍的老母亲迎接过来。顾母到后,孙权亲自迎接,并举行了“升堂拜母”的仪式,孙权还特意召集群臣聚会。晚些时间,孙权命令太子再次对顾雍及其母亲表示庆贺。

我们都知道,这么大动静,孙权要“搞事情”了。

三:顾雍的“艺术”

话说顾雍这个人,不爱说话,不会喝酒,行为举止都很得当。孙权曾经感叹“顾君一般不说话,如果说话必中。”每次宴会之时,只要顾雍在座,很多人都害怕喝多了让顾雍看见自己的丑相,因此大家喝酒都特别“拘着”。孙权发现后常表示“顾公在坐,使人不乐。”

笔者在此加一句,只有傻子看不出来孙权如此提携顾雍的用意。未来的领导滴酒不沾,你天天烂醉如泥,的确不太合适。

不久之后,顾雍被封为太常,进封醴陵侯。逢孙邵去世,顾雍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顾雍这丞相一当就是十九年,而在其任上,有何种艺术,陪好巨难“伺候”的孙权呢?

1.会张嘴,会闭嘴

顾雍在担任丞相后,选贤举能,还秉持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面对国内大小事,顾雍常常派人投入群众中去,收集百姓的建议,自己甄选后列出解决方案呈给孙权。如果孙权采纳顾雍的建议,顾雍会高调表示这都是孙权的功劳。如果不被采纳,顾雍也会非常低调,闭口不再谈此事,不像张昭那样“一言不合就开干”。

2.能给领导面子,也能保持原则

在朝会上,顾雍依旧寡言少语,而且对孙权毕恭毕敬,让人挑不出来毛病,但毕恭毕敬并非完全放弃自己的原则。有一次张昭日常“开炮”,批评孙权现行的法律过于严格。孙权听了以后压根就没理张昭,直接扭头问顾雍怎么看此事。其实张昭“弥辣”的表达方式是与孙权的症结之一,孙权显然很不高兴。但顾雍对于此事的看法和张昭相同,于是客观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张昭相同。孙权听罢,这才开始讨论减轻刑罚之事。

3. 你吃饭了没?

这段小标题,并非为了蹭近日“李雪琴”的梗,而是孙权曾真实表达过的。孙权每次遇到疑难问题,都会派中书郎前去顾雍的家中把自己的想法告知顾雍。而顾雍如果同意孙权的决议,就会留下中书郎在家吃饭,并将自己的建议滔滔不绝讲给中书郎。如果顾雍不同意,就不会请客吃饭了,并且直接劝中书郎“家走”。

最终,孙权也知道如果顾雍同意就会请中书郎吃饭,如果不同意,就不会请客。因此,孙权每次等中书郎归来复命后第一句话就是”你吃饭了没“?

原理其实很简单,一是防止高层决议泄密,二是每个领导或君主都不喜欢被拒绝,当不得不被拒绝的时候,对方越隐晦低调,给自己的感觉才会越好。

4.涉军问题和孙权态度一致

孙权是一国之君,什么是让他又爱又忌惮的事情,答案应该是军队,尤其是边境军队的状态。

当时边境的诸位将领,大多数都想要主动进攻敌人而获得功劳,将领们频频上书表示发起战争的好处。孙权因此咨询顾雍怎么办。顾雍表示,兵法中明确要“戒”小利,这些人请求发起战争,就是为了邀功,并非为了国家。您应该下令禁止这种过于冒昧的请战行为。凡是不足以耀威或给敌人重创的,都一律不听从。

孙权认可了顾雍的建议。

根据《江表传》补充,顾雍遇到的军国大事,当自己有明确意见之后,如果不是先亲自见到孙权,是不会向其他人透露一个字的。

有相如此,君复何求。

四:张昭“落选”丞相之后

话说,孙权幸好没用张昭,因为在这之后张昭的脾气越来越烈。孙权对于张昭的“反抗”也越来越激烈。在孙权称帝的时候,孙权已经主动怼张昭了,批评张昭“如果当年要是听张公的,我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张昭听到后,立刻伏在地上流汗发抖。有人认为这事儿是假的,但也有部分学者支持这段史料。

后来,张昭称自己老了退休,将手上还难免有点的兵权全部上交,地位仅次于三公。虽然退休,张昭每次朝见的时候,都辞气壮厉,义形于色。甚至因有一次忤逆孙权的旨意,被命令不许参加朝会。

后来孙权向张昭道歉,这事儿才算过去。再后来在公孙渊问题上张昭再次与孙权意见向左,且在公共场合表达出来。引发孙权勃然大怒,甚至抽刀质问,最要命的是这句话“吴国的人入宫就拜我,出宫则拜你”。孙权忍无可忍了。最后张昭搬出已故太后,才勉强解决了这场矛盾。

孙权没有听从张昭的建议,仍然和公孙渊交往。张昭得知孙权没听话,就拒绝上朝闭门不出。孙权命人将张昭的大门堵死,“你不出来,也就甭想出来了”。最终公孙渊叛变吴国,孙权想亲自找张昭认错,但张昭就是不出来。还是孙权狠,派人火烧张昭府。当看到孙权死也不出来的时候,赶紧命令灭火。还是张昭的儿子懂事,一看孙权灭火,就搀着自己老爹和孙权和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刘邦结交的这些人都是治国大才?

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刘邦结交的这些人都是治国大才?

汉朝,刘邦

和刘备关系最密切不谋臣,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和刘备关系最密切不谋臣,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三国,法正

刘备之死的真相是什么?白帝城托孤究竟是“真心话”还是“阴谋论”?

刘备之死的真相是什么?白帝城托孤究竟是“真心话”还是“阴谋论”?

三国,刘备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怎么排名的?秦琼为何排名垫底?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怎么排名的?秦琼为何排名垫底?

唐朝,秦琼

容妃作为康熙最宠的妃子 最后为何会被安排去刷马桶呢

容妃作为康熙最宠的妃子 最后为何会被安排去刷马桶呢

康熙,容妃

明朝太监黄锡仗着皇帝为所欲为 他为何会怕一个叫陈音的书生呢

明朝太监黄锡仗着皇帝为所欲为 他为何会怕一个叫陈音的书生呢

明朝,黄锡

为什么刘备重用魏延却不重用赵云?是刘备埋没了赵云吗?

为什么刘备重用魏延却不重用赵云?是刘备埋没了赵云吗?

三国,赵云,魏延

典韦:三国第一单挑王,曾多次营救曹操

典韦:三国第一单挑王,曾多次营救曹操

典韦,三国

同样都是朱元璋手下的两大谋士 为何他会独宠李善长呢

同样都是朱元璋手下的两大谋士 为何他会独宠李善长呢

明朝,朱元璋

被张仪耍的团团转的楚怀王,为什么会差点让秦国消失?

被张仪耍的团团转的楚怀王,为什么会差点让秦国消失?

楚怀王,春秋战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张昭从未当丞相,顾雍却为相十九年,孙权是如何选择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