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匄不争不抢为什么会继承皇位?真相是什么

李耳跟姬匄说为学与为道之理,他不争却继承了王位 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周景王初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但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王位传嫡不传贤。于是周王室内王子姬朝、王子姬猛为争夺王位,尔虞我诈、结党营私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残酷的宫廷争斗,最终演化成为战争,史称王子朝之乱。

在《老子传奇》中,老子李耳被宣入宫中当守藏官,而在太后和周景王的安排下,让他当姬匄的老师,当老师总会先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状况以及水平,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老子也是如此,便问到姬匄:“不知道你都学过哪些知识呀?”

姬匄自信满满的说:“我七岁就开始学习了,从古至今的典籍看了很多”

老子李耳便说:“既然你的知识这么广博,那我问你个问题,一个人来到这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姬匄说:“要努力学习,学到很多很多,然后用知识来用于天下,治理天下”

很明显,这回答不符合老子的意。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追求学问的人,知识是一天天的增加,但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天的减少,私妄越来越少,那么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做到无为,那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了,治理天下的人要以清静无为、不扰让为治国之本。

在与姬匄讨论为学与为道的时候,老子阐述了为学与为道的不同,他指出,为学是坚持不懈的向外界探索知识,但是知识是无限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就像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可见纵使用一生去学习,也不能把世间所有的知识学完,老子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理智地从对外界探索转向对内的追求。

他对姬匄说,为道是需要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个平常心就如同我们平时考试老师经常强调的,而这个平常心其实就是“道”。如果人们能够摒弃心中的执念,达到无为的境界,那便无所不为。

老子所说的无为,我们在前面有提到,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而是抛弃私念,合乎自然的规律,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这样的一番言辞也使姬匄额所感悟,便不去争夺所谓的王位,最终,在子朝之乱中,姬朝亲手将哥哥姬猛杀死。而后王子姬朝被司马单旗所败,逃到楚国后被单旗派刺客所杀,两个王子在争夺中都死于非命。而另一王子姬匄在老子道德思想的教化下,一心为公,心系天下百姓,从不参与王位之争。最终继承大统,成为周天子史称周敬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刘邦结交的这些人都是治国大才?

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刘邦结交的这些人都是治国大才?

汉朝,刘邦

和刘备关系最密切不谋臣,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和刘备关系最密切不谋臣,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三国,法正

刘备之死的真相是什么?白帝城托孤究竟是“真心话”还是“阴谋论”?

刘备之死的真相是什么?白帝城托孤究竟是“真心话”还是“阴谋论”?

三国,刘备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怎么排名的?秦琼为何排名垫底?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怎么排名的?秦琼为何排名垫底?

唐朝,秦琼

容妃作为康熙最宠的妃子 最后为何会被安排去刷马桶呢

容妃作为康熙最宠的妃子 最后为何会被安排去刷马桶呢

康熙,容妃

明朝太监黄锡仗着皇帝为所欲为 他为何会怕一个叫陈音的书生呢

明朝太监黄锡仗着皇帝为所欲为 他为何会怕一个叫陈音的书生呢

明朝,黄锡

为什么刘备重用魏延却不重用赵云?是刘备埋没了赵云吗?

为什么刘备重用魏延却不重用赵云?是刘备埋没了赵云吗?

三国,赵云,魏延

典韦:三国第一单挑王,曾多次营救曹操

典韦:三国第一单挑王,曾多次营救曹操

典韦,三国

同样都是朱元璋手下的两大谋士 为何他会独宠李善长呢

同样都是朱元璋手下的两大谋士 为何他会独宠李善长呢

明朝,朱元璋

被张仪耍的团团转的楚怀王,为什么会差点让秦国消失?

被张仪耍的团团转的楚怀王,为什么会差点让秦国消失?

楚怀王,春秋战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姬匄不争不抢为什么会继承皇位?真相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