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存在公孙胜这个人物吗?公孙胜的结局

公孙胜何许人也,谈起公孙胜,便一定会在他的前面加上水浒两个字,如果没有这个特定的背景,单看公孙胜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水浒公孙胜,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而是水浒作者所杜撰出来的人物。公孙胜,复姓公孙,单名一个胜字,外人又称呼他为公孙一清,生于北宋时代。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公孙胜本来就是一个河北人,从小好武,喜爱舞刀弄枪,因机遇不凡,拜入得高人紫虚罗真人为师傅,并尽得其师的真传,在当时也算的上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他加入水浒完全是无心插柳之举,当时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十分艰辛,其中一个贪官美其名曰为父祝寿,但私下却借此为名大肆欺压百姓。公孙胜看不过眼,便与晁盖商量共同对策,后又集结了有名之士共同截走了这笔不义之财,并且因此认识了其他的六位义士,为后期的上梁山埋下了伏笔。此案一发,朝廷被派专人来查破此案,其中一人被逮捕,实在是熬不过朝廷的酷刑,最终被逼向事件的前因后果全盘托出,被迫无奈,公孙胜同吴用等人一起被逼上了梁山,开始了他人生的命定之旅。公孙胜上梁山后,经过几番的与朝廷交锋,深得大统领宋江之信任,在一百零八个好汉中,居然位列第四名,实乃难能可贵。后期,梁山被朝廷收编,公孙胜便没有随之归附朝廷,也就轻松的挥挥衣袖,回到他最初之地,去当一个闲云野鹤了。

公孙胜据书中记载长着一双杏眼,杏眼就是眼睛像杏仁,比丹凤眼这类细长的眼睛要宽一些,多为内双或者外双,不是小眼睛单眼皮的男人。公孙胜留着很长的胡须,胡须长在脸上,称为络腮胡,下巴上也有胡子,古代男子都留有胡子,没有胡子的男子只有孩童或者太监,这两种人被认为不成熟或不阴不阳。他的眉毛也很粗,毛发茂密的男子被认为很有男子气概,一般能成大事,他在梁山英雄里排名第四,可见他的能力是非常出众的。公孙胜身高有八尺,八尺在宋朝是两米多,身高就是一米九以上,将近两米。他的个子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高。公孙胜是道士,他的头发不像普通人一样高高束起,用布或者是帽子包裹起,他的头发是披散开的,只把头顶中央的头发束起,束头发的是一个黄色的莲花形状的发箍,莲花是道家喜爱的圣洁之物,这也是他身份的象征。公孙胜是修道之人,他是道家弟子,身上穿的衣服就是一件黑色和灰色拼接的麻布衣,里面是白色的里衣,袍子很长很宽大,脚上穿的是麻鞋,一副仙风道骨的感觉。他加入宋江的队伍后,他的装扮有所变化,里衣是黄色的袍子,外面是黑色红边披风,身上绣的是道家的图案。公孙胜不慕名利,对功名利禄没有兴趣,喜爱闲云野鹤的生活,这也是梁山好汉中能够得到好结局的原因。

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名好汉,在被朝廷收编之后,每个人的结局各不相同。宋江被皇帝毒死,此乃结局最为可叹之人,其他诸人大多是战死,也有些是病死,还有些被收编为官为吏,继续为新朝廷效力,也有些自杀于宋江墓前,誓死不降。公孙胜的特殊在于,他跳脱出这种种结局,开创了一个新的结局,便是抽身而去,归于山田,做一名无牵无挂的隐士,继续着他的道家之路,这里不得不提出公孙胜的聪明与明智。那为何公孙胜在如此乱世之中,还能拥有一个这么不错的结局呢?

首先,这是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的。公孙胜本是不愿意出世,参与到大争之中的,在他的心里,信奉的是道家之说,追究的是无为而治。他是真正的道士,可以做到心无旁骛,意随心生,当初宋江为了逼迫他,甚至以其母为要挟,但公孙胜居然不为所动,从这点上,便能很清晰的看出此人的性格,是不为外物所困的。其次,公孙胜的归去时机的选择很好,这里不得不再次提起公孙胜之师父,罗真人。罗真人在公孙胜辅佐宋朝皇帝打败辽军之后,奉劝他赶快趁此时机向皇帝提出归隐,也许还能获得一线生机,不然将会得到惨烈的下场结局。公孙胜本无功名之心,不贪恋权势,再加之他十分尊敬他的师父,便依照师父的建议,彻底隐退。小说中对他的结局描述,伺奉其母归隐于山林,终老一生。

公孙胜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因为从小就开始学习练武,所以他的武艺很高,而且他出身道家,师父是二仙山罗真人,会很多高深的法术,能够呼风唤雨,有很大的本领。后世对公孙胜的评价大多还是不错的。有人评价公孙胜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这从他联合晁盖一起劫取生辰纲就能看出来,所谓的生辰纲其实就是梁中书给他岳父送的十万贯金银珠宝,而这些都是他们从百姓手中搜刮来的,所以公孙胜才会想要劫走这笔钱,也是因为这件事他才上的梁山,上梁山之后,他的地位在宋江、卢俊义和吴用三人的下面,排名第四,虽说排名是在吴用的后面,但其实是和他一起做的梁山军师,而吴用的本事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聪明才智,而公孙胜既然可以和他并称,这也就说明公孙胜的智商也是很高的,在梁山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提出要回家看望母亲,从这方面来看他还是一个孝子。

在宋江同意朝廷的招安之后,公孙胜原本打算不再管梁山上的事了,但是因为宋江等人的挽留,看在兄弟情分上,公孙胜才答应帮忙征战,说明他很重情义,另外,公孙胜不贪恋权势,在帮宋江等人平定了淮西,一伙人开始往京城走的时候,公孙胜并没有跟着宋江一起去见皇帝要什么封赏,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选择跟着师父继续学习道法,好好照顾母亲来过完自己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张生,崔莺莺,西厢记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名句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花和尚,宋江,水浒传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玄苦大师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玄苦大师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崔莺莺,张生,西厢记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宋青书,莫声谷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关羽,赵云,三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历史上存在公孙胜这个人物吗?公孙胜的结局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