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北游原文及译文庄子妻死原文及翻译

庄子,姓庄,名周。他出生于战国时代祖居宋国,据说其先祖曾是宋国的一国之君。他本人虽然不曾当过君主却是道家学派鼎鼎有名之人物。


庄子的毕生思想精髓都汇集在其著作《庄子》当中。《庄子·外篇》的压轴文章就是《知北游》,由此我们就能知道《知北游》这篇文章在庄子心目中的地位。我们熟知、明白了《知北游》就可以了解庄周哲学的主要内涵。《知北游》相当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庄周关于生死的观念以及他心目中理想的道德观念。

《知北游》这篇文章的名字来源很简单,就是这篇文章开头的三个字。虽然猛一听篇名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只要搞清楚了“知”是一个庄子想象的人名,那篇名就相当的好懂了。即一个叫“知”的人到北方去旅游。这个叫“知”的庄子想象的人物到北方去旅游的目的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休闲娱乐,而是去探讨“道”、“气”等哲学观点,最后探求出来的结论也就是庄子要向我们论述的哲学思想。

《知北游》花了很大的篇幅去问、求“道”,在这个过程中就向我们点出我们生存的宇宙本质是什么?作为生存在这茫茫宇宙中的渺小人类应该如何去面对宇宙以及其他的万事万物呢?《知北游》还试图探索宇宙的来源,人类因何而生缘何而死的秘密等等。庄周的这些哲学思想有的是唯物的,有的是唯心的,我们现应该辩证的看待。

庄子妻死原文及翻译

庄子曾经有过三个妻子,因为家贫,所以那些妻子都先后离开了他,后来庄子对自己的家也没有之前那么向往了,于是就这么拖着过日子。


后来,庄子和一个富家女子田氏在一起组成了家庭。田氏虽然是富家小姐,但是并不嫌弃庄子家贫,因为庄子的才华,对庄子一往情深。于是不听家人阻拦,与庄子一起回到乡下过起了平凡的农家生活。

好景不长,庄子这一次的好日子没有多久,他的妻子田氏竟然死了。庄子的好友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准备好好安慰庄子。但是当惠子到了庄子家中后,才发现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和木盆一边唱歌。

惠子诧异道:“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这么久,本来应该是生儿育女直至白头偕老,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却敲着瓦缶和木盆唱起歌来,这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不紧不慢说:“不是的。我的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绝望伤心呢!但是我仔细想了想,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应该具有生命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生命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环境之中,因为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心的在天地之间睡觉一般,而我伤心围着她啼哭,这就不能知道天命本意了,所以我不难过伤心,反而为她高兴。”

庄子钓于濮水是什么意思

庄子这个著作里秋水非常经典,文章里有一个小寓言故事,写了庄子拒绝邀高的故事。庄子在濮水这个地方垂钓,楚国的君王派两个使者到濮水,向庄子发出邀请。


使者对他说,我们的君王将治理国家职务托付于你,希望你不辞辛劳能够接受。他继续钓鱼没有起身,只是对使者说道,传闻你们国家有一只龟兽,已经死去很长时间,你们的君王把龟包裹在锦缎里珍藏在匣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是愿意死了被尊贵的供奉起来,还是愿意活着在烂泥沼里自在的爬动呢?两位使者回答,当然是愿意在泥沼里爬动。此时庄子大声说道,你们回去吧,我就想像龟一样在泥沼里活着。

庄子曾周游列国,活得自由率性,后来拒绝了楚王的官职,隐居著书。庄子人和他的思想一样,反对人的追求功名心,这在古代非常难得。他所写的文章多为寓言故事,简短的几个比喻就将要表达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他认为在朝廷为官,谋取功名权势,就像虽然身着显贵之服,身处显贵之地,但是却如同死去,而自然而然的活着,虽然物质条件匮乏,却能让自己身心舒畅。他有一个名言,指哀莫大于心死,认为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重要,这里也能体现出来。

其实他真的很伟大,有多少文人读书就是为了得到当朝者青睐,能够做官显富贵,而他面对一个君王送上来的官职厚禄却毫不心动,视为草芥,读了这个故事,更加佩服庄子的品德。

庄子天道全文译文

《天道》是庄子的著作之一,主要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事物本身是具有运动状态的,自然法则是它们唯一需要遵从的规律。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他的平静与社会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楚国君主非常认同庄子的思想,打算请他去出任楚国宰相,特意派人来请庄子。庄子不愿意出仕,他认为自己一旦介入朝堂,道不成道法不成法,自己会变为一个四不像的人。另外,君主都认为自己的权力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自己崇尚的人人平等自是与君主的思想矛盾。当时楚国的宰相是庄子的朋友,他也害怕楚王重用庄子,从而自己下岗失业。

庄子听闻后,借游历的机会来到楚国,跟自己的宰相朋友促膝长谈。他给朋友讲解自然之道,自然万物都处于平衡的运动状态,如果刻意改变就会破坏原有的气场和规律。庄子表示自己一生追求真理自由,不会把精力放在权力中心。宰相很是惭愧,觉得自己的小人之心在庄子的君子之德面前真是抬不起头。他拜见楚王,将庄子的真实想法告诉楚王,劝诫楚王不要用武力来使庄子屈服。楚王仔细读了庄子的《天道》,发现不能以常人的思维来衡量庄子。

庄子的文学造诣很高,与他的道家思想相得益彰。借助文笔,他能够把他的思想原原本本的呈现出来,表达出他对自然的崇尚和尊重,让世人通过有形的文学作品来解读道家的无形。

庄子的三言介绍

庄子曾经提出三言,并且加以运用,来着重表现出他超脱现实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理念。他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表现他不同于寻常的理念和观点。


他的代表作《逍遥游》,就是这“三言”的交替使用,相互结合。这样子的作品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三言的作品风潮,使很多人认同并且运用。其中“寓言”“重言”是叙述描写手法,“卮言”是议论方法。

庄子的“三言”,不是简平常的并列关系,而是包扩和交叉的关系。必须相互结合使用,才能表达。

这三言没有所谓的先后之分和主要之分,只能交融合并,互相辅助。

在特殊环境中,既不能用庄严,肃穆的言词来谈论,又不能玩笑似的说明,提示。这就需要运用三言的方式来阐述了。

因此,《庄子》用“寓言”来广泛地表明事理,开拓思路,扩大影响范围,这是“以寓言为广”;用“重言”来使人信以为真,在潜于默化中乐于接受,这是“以重言为真”;用“卮言”来点悟、引用、发挥,这是“以卮言为曼衍”。这三者的相互结合,于是形成了《庄子》超脱物外的言论和思想。

在《逍遥游》中,庄子发挥出了惊人的想象和理解,虚构出无边无际的意象,将寓言的特点展现到巅峰。 不与尘世争风论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遨游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这是最超脱事外的感想。

庄子图片合集欣赏

这是一副关于庄子的淡雅的中国风格水墨山水画,风格宁静致远,泊淡从容,反应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画上的色彩是黑白为主,淡绿色和淡蓝色为少许点缀,黑色也不同的浓淡层次。


画的左下方画的是三块河边的岩石,其中两块较大岩石连在了一起,岩石棱角分明,用淡绿色和淡蓝色渲染一下,反应明暗层次对比,岩石上面各长着一棵枝叶弯曲盘旋的树木,树木向上升展着,枝头上树叶茂盛,树叶是浓重的墨色,生机勃勃,树下面还有少许零星灌木从,用淡色的线条描绘。另一块较小的石头完全在水中,边上长了几族芦苇,芦苇也枝繁叶茂,迎风舒展,芦苇丛把小石头和大石头连在一起。

画的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大河,占了画面的一半左右,河的对岸有一个稍有起伏的小岛,小岛的边上也有河水围绕。小岛的后面是高高的山峰,山峰连绵起伏,石块林立,山峰的后面有更远的山峰,更远的山峰用淡黑色描绘,若隐若无。河流平静如镜,河的中央有一叶孤单的扁舟,扁舟处河水微起波澜,扁舟的右边是低低的船仓,扁舟的左边是庄子坐在船头,庄子面容和表情看得不太清晰,手臂曲着放在前面,也许庄子是在构思如何写作达生,还是庄子刚刚醒来,梦见了蝴蝶,不知道是庄子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庄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张生,崔莺莺,西厢记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名句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花和尚,宋江,水浒传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玄苦大师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玄苦大师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崔莺莺,张生,西厢记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宋青书,莫声谷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关羽,赵云,三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庄子知北游原文及译文庄子妻死原文及翻译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