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原文及翻译,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入为仓曹属。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时代郡大乱,以潜为代郡太守。乌丸王及其大人,凡三人,各自称单于,专制郡事。前太守莫能治正,太祖欲授潜精兵以镇讨之。潜辞曰:“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宜以计谋图之,不可以兵威迫也。”遂单车之郡。单于惊喜。潜抚之以静。单于以下脱帽稽颡,悉还前后所掠妇女、器械、财物。潜案诛郡中大吏与单于为表里者郝温、郭端等十余人,北边大震,百姓归心。在代三年,还为丞相理曹掾,太祖褒称治代之功。潜曰:“潜于百姓虽宽,于诸胡为峻。今计者必以潜为理过严,而事加宽惠。彼素骄忽,过宽必弛,既弛又将摄之以法,此讼争所由生也。以势料之,代必复叛。”于是太祖深悔还潜之速。后数十日,三单于反问至,乃遣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征之。

潜出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陈齐整,特加赏赐。文帝践阼,人为散骑常侍。出为魏郡、颖川典农中郎将,奏通贡举,比之郡国,由是农官进仕路泰。迁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入为尚书。出为河南尹,转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邑二百户。入为尚书令,奏正分职,料简名实,出事使断官府者百五十余条。丧父去官,拜光禄大夫。正始五年薨,追赠太常,谥曰贞侯。子秀嗣。遗令俭葬,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余一无所设。

(选自《三国志魏书第二十三》)

译文: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县人。裴潜在荆州躲避战乱,刘表用上宾之礼接待了他。裴潜私下里对所亲近的好友王粲、司马芝说:“刘表没有称霸称王的才能,却又想以周文王自居,不久就会失败。”于是南行到了长沙。太祖曹操平定荆州后,任命裴潜为丞相府参军,后出京历任三县县令,又回京任丞相府仓曹属官。太祖询问裴潜说:“你以前和刘备都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略怎么样?”裴潜说:“如果让他处于中原地区,只能扰乱别人而不能治理好中原。如果乘机占据一方险阻,他又足以成为一方的霸主。”

当时代郡大乱,太祖便任命裴潜为代郡太守。乌桓王及他下面的部落首领总共三个人,各自号称单于,控制着代郡的政务,前任太守没有谁能够整治好。太祖便想给裴潜精锐部队前去镇压讨伐他们,裴潜推辞说:“代郡人口众多,兵马一动就有几万人。单于自知放肆横行很长时间了,心里也不踏实。如今多带兵马前去,他们一定会因害怕而在边界抵抗,带少了兵马他们又不忌怕我们,应该用计谋战胜他们,而不能用武力来威迫。”于是裴潜只身乘车前往代郡。单于又惊又喜,裴潜用平静的心态来安抚他们,单于以下的首领都摘下帽子,恭敬地屈膝下拜致礼,全部归还了前后几次掠夺的妇女和财物。裴潜查明并诛杀了与单于内外勾结的代郡高官郝温等十余人,北方边境大为震动,老百姓诚心归附魏室。裴潜在代郡作了三年太守,回京担任丞相理曹属官。太祖褒奖了裴潜治理代郡的功劳,裴潜说:“我对百姓虽然宽宏,但对胡人却很严峻。现在的主政者一定认为我治理过于严厉,于是对他们加以宽厚慈惠。那些胡人平常骄横放纵,太宽大一定会松弛,松弛了又将用刑法管束他们。这就是争斗开始产生的原因。从形势上判断,代郡一定还会发生叛乱。”听完这番话,太祖十分后悔这么快就让裴潜回来。几十天以后,三个单于造反的消息就传来了。太祖于是派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前去讨伐他们。

裴潜出京担任沛国相,又升为兖州刺史。太祖曹操驻扎摩陂,对兖州整齐的军阵赞叹不绝,特别加以赏赐。文帝曹丕称帝后,裴潜入朝担任散骑常侍。又调出京城任魏郡、颍川郡的典农中郎将,他上奏请求允许陈述意见和选拔推荐人才,与郡守和国相的权力相当,从他开始,典农中郎将当官提升的路子就畅达起来了。后升任荆州刺史,赐给关内侯的爵位。明帝曹睿即位后,(裴潜)担任尚书。又调出京城任河南尹,转调为太尉军师、大司农,被封清阳亭侯,食邑二百户。调进京城任尚书令,他在位时陈述纠正各种职位的责任权利,推求考查名分和实际的关系,出外处理事务时,判定由官府处理的事情一百五十多条。裴潜的父亲去世,他辞官守孝,后授予光禄大夫一职。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裴潜去世,被追赠为太常,谥号贞侯。他的儿子裴秀继承了爵位。裴潜临死留下遗言,命家人为他从俭办丧事,坟墓中只置备一个座位和几件瓦器,没有放置一点其他的陪葬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张生,崔莺莺,西厢记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名句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花和尚,宋江,水浒传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玄苦大师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玄苦大师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崔莺莺,张生,西厢记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宋青书,莫声谷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关羽,赵云,三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原文及翻译,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