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沧浪诗话》是系统论述诗歌艺术理论的诗话著作。南宋严羽著。原书为1卷,向来多附刻于诗集《沧浪吟卷》(现存以明正德间尹嗣宗刊本为最早)或《沧浪集》,其单行本被收入近20种丛书,诸本大率相同,惟末附《答吴景仙书》间有删去者。主要注本有:胡鉴《沧浪诗话注》,重在所论之诗的采辑及诗人时代仕履;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除采用胡鉴注外,兼释词义,并引后人申阐辨驳之语;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校、注、释相结合,集古今注释评论之大成,颇多个人精到之见。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南宋诗论家、诗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据其诗作可推知他主要生活在宁宗、理宗在位期间。他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同以诗成名,号“九严”。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家乡。从其言论看是个颇有胆识、亦颇为自负的人。著有诗集《沧浪吟》(或称《沧浪先生吟卷》、《沧浪集》) 2卷,共收古、近体诗146首。

《沧浪诗话》全书由 “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5篇组成,从诗歌内容到形式,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诗话后附《答吴景仙书》系针对该书在当时引起注意和争论的一篇答辩文字。

《沧浪诗话》主旨,主要集中在“诗辨”一篇。它们禅喻诗,重在诗歌意境的探讨,提出了“真识”、“妙悟”、“别材”、“别趣”、“入神”及“兴趣”诸说。此篇开宗明义指出:“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作者认为 《楚辞》 以至盛唐名家之作均属 “妙悟”,并尤其推崇李、杜之作,视之为诗家经典;作诗者必须熟读这些作品,“酝酿胸中”,才能 “悟入”。严羽 “以禅喻诗”,目的是要“说得诗透彻”(《答吴景仙书》),禅道与诗道存在着共同规律,那就是“妙悟”。所谓“妙悟”,系针对学力而言:“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只有识出诗道真谛,把握诗歌审美特征,才可能成为创作的内行。盛唐诗歌高妙之处,正在于其天然本色。严羽在 “真识”说的基础上,倡导 “妙悟”,即通过从 “悟”到 “妙悟”、从 “渐悟”到 “顿悟”的过程,领悟诗歌的特性,使创作达天然浑成的最高境界。在论及诗歌审美特征时作者指出:“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这段话以 “盛唐诸人” 和“近代诸公”的经验为根据,从正反两方面对创作规律作出了深刻而透辟的阐述。“别材”指的是作诗另具有某种特殊才质,亦即诗人把握诗歌艺术规律的能力;“别趣”系指诗歌“吟咏情性”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严羽所言之“理”与“趣”,属于认识上的两个范畴,读书穷理,属于理性范畴;别材别趣以吟咏情性,属于感性范畴。他认为诗属于感性范畴,但不惟不排斥理性,相反认为要写出好诗非读书穷理不可。而读书所穷之理不能直接说出来,要求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感兴的表达必须通过 “意兴”而不能 “叫噪怒张”。所谓“意兴”也就是“兴趣”,指的是意境的创造,所谓 “别材”“别趣”和 “妙悟”也都与意境有关。

严羽主张作诗“当以盛唐为法”,“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极力标举李、杜,而以 “入神”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他指出: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又将诗歌风格分为 “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品,九品又可以概括为优游不迫和沉着痛快两大类。他所以标举李、杜,就在于二人不仅主要是沉着痛快,也有优游不迫的一面,在于二人可以全面代表唐诗的成就;优游不迫乃阴柔之美,沉着痛快属阳刚之美,而“入神”则是二者融汇结合的最高境界。李、杜诗歌虽各有所长,但都兼这两方面,是这种最高境界的体现。

“诗体”篇主要探讨诗歌体制和流派发展演变的历史,较全面勾勒出古代诗歌发展的线索和轮廓。严羽说: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此 “四变”,简明地反映了 《诗经》以后中国古代诗体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又从多种角度概括各体:有“以时而论”(将唐诗发展分为初唐、盛唐、大历、元和、晚唐五体,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唐诗分期论)、“以人而论”;有以别集命名如 “选体”、“玉台体”、“西昆体”、“香奁体”; 有以字数而分; 有以格律而分的 “古诗”、“近体”; 有以乐府歌辞而论如 “谣”、“吟”、“词”、“咏”、“曲”等; 亦有以 “叹”、“愁”、“哀”、“怨”、“思”、“乐”、“别” 而命名者; 还有一些 “杂体”。

“诗法”篇阐述诗歌创作技巧与法则,颇多经验之谈。如提出“学诗先除五俗”、“不必太着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字不必拘来历”等等,这些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江西诗派、四灵诗派的弊端而发的。

“诗评”篇是诗歌批评论,品评汉魏以来历代诗人诗作,而以唐诗为主。严羽说: “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此为进一步阐述“诗辨”篇中“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的理由。所谓大历以前、晚唐、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唐人命题言语,亦自不同。杂古人之集而观之,不必见诗,望其题引,而知其为唐人今人矣”; “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云云,系就时代诗风之异而言。严羽评诗标准,除时代关系外,更重于个性的分别。如关于李、杜比较,他认为:“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李、杜优劣论起于元、白,李、杜不当优劣论起自韩愈,对李、杜加以比较研究指出其各具特色而不当优劣论,则自严羽始。其他如 “高岑之诗悲壮”,“孟郊之诗刻苦”、“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云云,均不失精当。

“考证”篇是对作品、选本及字句真伪、舛讹的辨证和考订。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它吸收、综合前人与当时人的论诗旨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诗论体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观点明确,浅显易懂,即所谓“辨白是非,定其宗旨,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沉着痛快,深切著明,显然易见,所谓不直则道不见。”( 《答吴景仙书》)其诗歌理论上的贡献,有以下诸端:发前人之未发,从艺术的角度提出扬唐抑宋的观点; 从诗歌内部艺术规律出发第一次对唐诗加以分期,并明确主张“以盛唐为法”;对李、杜加以比较研究,指出其各自特色,不可以优劣论之,并明确提出 “论诗以李、杜为准”;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以禅喻诗的意境论,其要点在于“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要有“理在其中”而又无迹可循的意兴即意境。严羽禅悟之说,虽为时人习见之论,但经其加以组织发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此亦为其论诗之长。

严羽诗论也存在脱离思想谈艺术的弱点,过分强调学习古人(唐人),几视之为学诗的唯一门径。甚至说:“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己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诗法》)这就走向摹拟复古的极端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明胡应麟比之达摩西来,独辟禅宗; 而冯班作 《严氏纠谬》1卷,至诋为呓语。要其时宋代之诗,竟涉论宗,又四灵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时之弊。后人辗转承流,渐至于浮光掠影,初非羽之所及知,誉者太过,毁者亦太过也。”尽管 《沧浪诗话》本身就存在根本性的弱点,人们对它的理解又是各以其情得之,但它无疑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明代诗人及论家如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以及前后七子主张“诗必盛唐”,王世贞、胡应麟、胡震亨等人对李、杜的比较研究等等,均直接受其影响。清人对严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像王士禛《带经堂诗话》那样降心师法的人并不多;如冯班那样全盘否定的人也不多。多数人是采取分析态度,如钱谦益曾多次指出严羽诗论的流弊,却也承认其区别唐宋的历史功绩。要之,明清诗论家中很难找出一个不受严羽诗论影响的人。

当代学术界对此书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厚,各种诗论专著和文学批评史著作均有详尽深入的研究。至于评价,概而言之,多数论家认为严羽诗论是王孟派(或称出世派)在诗论上的代表;严羽诗论具体说来不乏精辟见解,总的说来属于唯心论;沧浪最大的病处,在于“其论诗只能从艺术风格上作唯心神秘之谈”。(郭绍虞《宋诗话考》)而另有部分论家则认为严羽标举盛唐,最向往的是以李、杜为代表的壮美境界,而非王孟柔美一派; 以禅喻诗,主张妙悟,提出别材、别趣、兴趣、意兴,皆非故作玄妙,而是竭力要把玄妙的东西说得明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袭人看到宝玉在黛玉屋里梳洗是什么态度?为何要生气?

袭人看到宝玉在黛玉屋里梳洗是什么态度?为何要生气?

袭人,清朝

纳了6个妾的贾代善没有一个男嗣,这是为何?

纳了6个妾的贾代善没有一个男嗣,这是为何?

贾代善,清朝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辞行时,为何没感谢给她一百零银两的王夫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辞行时,为何没感谢给她一百零银两的王夫人?

刘姥姥,清朝

《艺概》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艺概》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朝,刘熙载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朝,王国维

水浒传中最不受待见的三个梁山好汉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水浒传中最不受待见的三个梁山好汉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段景住,宋朝

《历代刑法志》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代刑法志》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丘汉平

红楼梦中贾母情商高、有情趣都是装出来的?真相是什么

红楼梦中贾母情商高、有情趣都是装出来的?真相是什么

贾母,清朝

尤二姐和王熙凤有何区别?为何会那么脆弱?

尤二姐和王熙凤有何区别?为何会那么脆弱?

尤二姐,清朝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元朝,尚仲贤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沧浪诗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