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兵家重要著作,题尉缭撰。又名《尉缭》。最早见于《汉书 ·艺文志》,著录于杂家和兵形势家。杂家 “《尉缭》二十九篇,”兵家 “《尉缭》三十一篇。”《隋书》及新旧 《唐书》的 《经籍志》或《艺文志》都将其列为杂家。北宋元丰年间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于武学。此后,诸多版本均源于《武经七书》系统。今有 《续古逸丛书》和 《丛书集成初编》所收影宋本、宋本《武经七书》本(上海中华学艺社影印)、《四库全书》本、明李清 《武经七书集注》本和清湖北崇文书局本等。

尉缭(生卒年不详),长期以来疑为二人,今有学者考证,为战国后期军事家。相传曾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应魏惠王之请,到大梁向惠王讲论用兵取胜的政策方略。秦王政十年(前237) 入秦,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其姓反而失传。他帮助秦王策划,主张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其部署,以统一中国。《尉缭子》可能是尉缭论兵的记录,由其本人和学生在不同时期整理、编辑而成。其中也摘采了若干其他学派的观点,具有杂家色彩。故在尚未系统成为一部专著之前,有29篇被汉志列入杂家,另31篇更类似军令实录的作品则列入兵家。东汉以后,该书逐渐散佚,今本 《尉缭子》已非古本原貌。

该书约九千字,分5卷24篇:《天官第一》、《兵谈第二》、《制谈第三》、《战威第四》、《攻权第五》、《守权第六》、《十二陵第七》、《武议第八》、《将理第九》、《原官第十》、《治本第十一》、《战权第十二》、《重刑令第十三》、《伍制令第十四》、《分塞令第十五》、《束伍令第十六》、《经卒令第十七》、《勒卒令第十八》、《将令第十九》、《踵军令第二十》、《兵教上第二十一》、《兵教下第二十二》、《兵令上第二十三》、《兵令下第二十四》。前12篇主要论述战争观及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也对攻守权谋和战法等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后12篇主要论述治军原则以及各种军令军制。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互为补充,互为渗透,也有些内容重复,大致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兵制的若干特点,也对先秦兵家思想进行了总结。

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尉缭子》强调,军事上的胜利取决于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措施。只有国家富强,天下大治,才能 “战胜于外”、“威制天下”,提出了“兵胜于朝廷”的观点。说明作者已初步地认识到政治对军事战争的重要性。故而,该书提出在政治上,应健全国家制度,明确君臣职守,执法要公正严明。在经济上以农为本、奖励耕战,“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使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矣。”该书还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反对不义之战。认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禁不义也。” 提倡的是以 “正义” 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说明作者在战争观上具有积极的思想。《尉缭子》所指的“义战”,即 “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的封建统一战争,是顺乎历史潮流的,可见其战争观是进步的。

《尉缭子》强调对于战争要有全面的认识。战前要全面地掌握我敌双方的情况,“先料敌而后动”,“权敌审将,而后举兵”。这与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是一致的。在战争过程中,要“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即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而不被敌人夺去主动权。为此,除了善于把握战机以外,还充分注意到了作战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应由国家掌握市场管理以保证军需供应的必要性。“无百货之官,无谓其能战也。”作者还具体地阐述了城防攻守的战术原理,反映了战国后期城镇经济的繁荣和城防战争日臻显要。

《尉缭子》有关军队建设的论述尤为详尽,这也是该书的特色之一。首先,它对择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强调选拔和任用清廉能干的统帅。将帅应“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不能“心狂,目盲,耳聋”,而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与士卒共劳苦,才能在士卒中树立起威严。“故善将者爱与威而已”。其次,它主张依法治军,“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赏罚分明,做到 “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喜者赏之。”该书还具体阐述了有关治军的12条措施,涉及到教育、训练、行军、宿营、作战等各个方面,保留有惩处条令及权限、连保制度、营正划分、战斗编成、信号指挥、军队着装、徽识以及车阵等具体规定。为研究古代兵制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总之,该书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吸取了先秦兵家和诸子论兵的精萃,堪称先秦兵家集大成之作;二是它具有朴素唯物论,大致反映了战国时代军队和战争情况。清人朱墉在《武经七书汇解》中也赞誉道:“七子谈兵,人人挟有识见,而引古谈今,学问博洽,首推尉缭。”当然,《尉缭子》也有它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如它过分强调国君和将帅的作用,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尉缭子》过去极受日本、朝鲜等国学者的重视,专著甚多。我国古代就有配合《武经七书》而对该书所作的 《讲义》 (施子美)、《汇解》 (朱墉)、《直解》 (刘寅)、《考注》(黄榜)、《集注》(李清)和 《合笺》等。近年来,中华书局出版过华陆宗《尉缭子注释》、中州书画社出版了钟兆华《尉缭子校注》等文字训诂、诠释之作。该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作者与成书年代、著录与版本、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等方面,先后发表过论文多篇,如何法周《 〈尉缭子〉初探》(《文物》1977年第2期)、钟兆华《关于 〈尉缭子〉 某些问题的商榷》 (《文物》1978年第5期)、刘路 《 〈尉缭子〉 及其思想初探》(《文史哲》1979年第2期)、张烈《关于〈尉缭子〉的著录和成书》(《文史》第8辑)、于勇波《浅谈〈尉缭子〉的军事思想》(《西南师范学报》1983年第3期)、龚留柱 《 〈尉缭子〉考辨》(《河南师大学报》 1983年第4期)、《 〈尉缭子〉 军事哲学思想初探》 (《争鸣》1985年第1期)、徐勇 《 〈尉缭子〉 的成书、著录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1期)、刘先廷《 〈尉缭子〉对古代军事哲学的贡献》(军事科学出版社《漫话中国古代军事》)以及吴如嵩《〈尉缭子〉的兵形势特色》(《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 等。

关于作者,南宋以后,学者疑该书为后人伪托尉缭之名所撰,近代此说尤盛。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有与今本《尉缭子》内容基本吻合的残简,《文物》1977年第2期发表《银雀山简本〈尉缭子〉释文》并附校注,从而使后人伪托之说不攻自破。但究竟成书于何时,仍有多种看法,如战国中期说、战国晚期说、汉初说等等。关于该书著录与版本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被 《汉书·艺文志》分作杂家和兵家两类的《尉缭》是书名同内容异的两部书;有的则认为杂家《尉缭》和兵家《尉缭》只是因著录在两类而被误解为两部书,实为一部书;还有学者认为今本《尉缭子》原为杂家,而兵家《尉缭》已佚。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徐勇《尉缭子浅说》一书,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经周密地考证,否定了尉缭是战国中晚期两个同名人的传统说法,并指出《史记·魏世家》对魏惠王纪年记载的失实;说明了该书的形成过程与汉志著录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疑案之力作。因此,虽名为《浅说》,实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袭人看到宝玉在黛玉屋里梳洗是什么态度?为何要生气?

袭人看到宝玉在黛玉屋里梳洗是什么态度?为何要生气?

袭人,清朝

纳了6个妾的贾代善没有一个男嗣,这是为何?

纳了6个妾的贾代善没有一个男嗣,这是为何?

贾代善,清朝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辞行时,为何没感谢给她一百零银两的王夫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辞行时,为何没感谢给她一百零银两的王夫人?

刘姥姥,清朝

《艺概》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艺概》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朝,刘熙载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朝,王国维

水浒传中最不受待见的三个梁山好汉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水浒传中最不受待见的三个梁山好汉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段景住,宋朝

《历代刑法志》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代刑法志》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丘汉平

红楼梦中贾母情商高、有情趣都是装出来的?真相是什么

红楼梦中贾母情商高、有情趣都是装出来的?真相是什么

贾母,清朝

尤二姐和王熙凤有何区别?为何会那么脆弱?

尤二姐和王熙凤有何区别?为何会那么脆弱?

尤二姐,清朝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元朝,尚仲贤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尉缭子》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