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您已经进入高能非弹谱仪散射室……”“滴——”一声刷卡声后,向右转动钥匙,厚重的混凝土盖子缓缓移开,揭开了“高能非弹谱仪”的神秘面纱。
11月12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设的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正式揭牌。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等共同为“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揭牌
“无论多难,国家需要的事,就是正确的事,就是应该做的事。”高能非弹谱仪的参建者之一,中山大学物理学院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王猛说。
高能非弹谱仪,填补的是我国中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的空白,正是国家需要的事。
中子,一种肉眼无法分辨的粒子,却是极重要的科研工具。在医院拍X光片,我们可以获知身体的状况,从而对症下药。而中子可以给大块金属、合金拍片,它能够跟物质中的原子核碰撞,是一个具有极强穿透能力的“超级显微镜”,能够对材料做无损、微观的研究,是前沿科学研究的利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举国瞩目的大科学装置,正是在此背景下,于2018年建设成功。从中子源发散出去,一共设计了20条谱仪线路,他们就像“超级显微镜”的不同镜头,满足不同的科研需求,然而因为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首期建设的三台谱仪不包括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
“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自旋波和声子谱等动力学性质研究构成物质的原子之间微观相互作用的专门仪器设备,是美国、英国、日本散裂中子源上最重要的一类谱仪。”王猛说,“以前,中国科研人员不得不去国外开展研究,研究时间和内容受到很大的约束。”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中山大学,从2017年起,就在积极推动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设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2019年,历经多轮论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启动谱仪建设。
今天,走进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5号线“高能非弹谱仪”已就位。“中大绿”的外墙颜色,显示着其“血缘”,中山大学的又一大科研平台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高能非弹谱仪将与中山大学的超算中心、天琴中心、南方海洋实验室、“中山大学”号、“中山大学极地”号、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大平台一起,集群合力,服务国家。
在“高能非弹谱仪”的揭幕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说:“在过去的四年里,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谱仪建设团队和学校物理学院等相关团队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突破了斩波器、散射腔、探测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坚克难,落实谱仪建设任务。”
谱仪建设期间突发疫情,很多部件在国内外不同企业、研究单位的研发和加工建造,受到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谱仪的关键技术被国外封锁,需要自主攻关,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建设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刘新智用一个小细节描述了建设难度:中子撞击样品后,就像在水桶中点亮一只灯泡,粒子向四周发散,最后被桶壁的探测器监测到。为了降低误差,需要在样品周围安装径向准直器,为中子提供笔直的通路。这要求材料能够不停地接受辐射,但自身不向外散射粒子。这种辐射吸收材料往往呈粉末状,传统的做法是把粉末涂到布或者金属片上加以固定,但使用的粘合剂往往又会带入新的散射源,造成新的实验误差。
对于一项极端精密的仪器而言,需要克服一切外界干扰。刘新智说:“我们所做的努力,是为了降低本底,这是非常有收益的一件事情,但也是最难的一件事情。”
高能非弹谱仪的建设开辟了新的市场,带动了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重达30多吨、内部高真空的异形散射仓,就是在合肥科学岛上生产制造的。谱仪的部件几乎都是非标品,国内厂家从未生产过。通过参与高能非弹谱仪的建设,许多科技企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做好了这一件事情,下面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王猛说,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费米斩波器是非弹性中子谱仪上的关键部件,其内部是一片片细小的硅片,需要通过一分钟36000转的高速旋转过滤中子束,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非常高。硅片内部哪怕有一点点应力,高速旋转下都会直接破碎,而且还会打碎其他的硅片。
谱仪建设团队和企业合作设计建设出了国产高透射率、低泄漏率的费米斩波器,基本满足了设备调试的需求。
中国散裂中子源副研究员任清勇说:“这些挑战对于国内科研人员和企业都是全新的事情,没有人做出来过,只能不停地解决问题。”
“高能非弹谱仪的建设中,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看着这些年轻人一步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赵福利说。
2016年,王猛30岁,回国后便成为谱仪的规划建设的一员,而当时的他,跟中子谱仪相关的经历,只是在国外的谱仪上做过科研。
从“用户”到“制造者”,赵福利教授感慨,这也是多年来,中国许多大科研平台建设、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国外留学时见过、用过,回国就开始承担自建的任务,从学习国外,到自主自强。
早在2006年,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就主办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区域合作会议,积极谋划参与中子源建设和使用。2010年,又召开了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
刘新智在回国前曾长期在国外中子源工作。他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科学家的勤奋。一个中子散射实验,外国科学家就带一个样品,但中国科学家带去的至少有十个样品。“大家恨不得把机器降温的时间都用来做实验,恨不得把带来的样品都做完,根本就不想睡觉。凌晨三点出实验结果,凌晨四点就要出分析结果了。”
中国科学家的勤奋和“不服”,造就了中国科学的高速度发展。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向人才培养,面向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需求奋进。
“在国外,谱仪科学家就只负责支持用户做实验,做完工作就可以回家了。而回国之后,我要思考的是,国家需要谱仪做什么,谱仪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内的学术界,给国家带来更多的科技进步。”刘新智说。
高能非弹谱仪的建设在吸引国外人才回流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山大学特意为高能非弹谱仪新增了15名专项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面向谱仪的学科发展设置,采取双导师制。一名导师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指导提出科学问题,另一名导师为散裂中子源的导师,提供谱仪实验操作方面的支持。博士生的研究方向需要与中子科学或谱仪密切相关。
此前,王猛团队发现了全新的镍基超导体,他们通过材料生长、表征等手段发现了液氮温区的超导电性,但要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离不开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这台谱仪有望进一步破解高温超导机理。”王猛说,在这台设备上,中国科学家可以开展许多探索性工作,进而为重大原始创新创造可能。
高能非弹谱仪建成后,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全世界中子科学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为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对于新材料开发和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揭幕仪式上说:“接下来,我们和中大双方将尽快完成谱仪的调试,早日投入正式运行,充分发挥谱仪的优势,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开放共享,一起努力产出重要的科学成果,为相关学科的基础前沿和应用研究提供一个国际先进的研究平台。”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顺利完成2023年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顺利完成2023年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智库高水平研究单位揭牌仪式暨智库建设座谈会
北京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智库高水平研究单位揭牌仪式暨智库建设座谈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23年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中再创佳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23年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中再创佳绩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到西安翻译学院调研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到西安翻译学院调研
湖北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湖北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江苏大学免疫学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江苏大学免疫学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安徽大学又有两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安徽大学又有两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海洋大学在双原子催化剂形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在双原子催化剂形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西安培华学院五位一体推进学生社区综合管理
西安培华学院五位一体推进学生社区综合管理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