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一(韩愈) ◇原文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①。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②!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③。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④!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⑤”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杂说:说,是议论文的一体。杂说,是不拘一题,不限某事,心有所感而抒发意见的文体。嘘气:吹气。口中气迂缓吹出。
②茫洋:深远广大貌。穷:极尽,到达。玄:幽远,指天色。古语有“天玄而地黄”之说。穷玄间:是说到了宇宙间至幽至远的空间。薄日月:逼近日月,极言高远。薄,同“迫”。伏:遮蔽。光景:“光”“景”二字同义。一说“景”同“影”。伏光景:是说日月的光辉被云遮蔽住了。神:作动词用,谓渺远不可测。神变化:是说变化如神,难以测知。水下土:水,作动词用。是说云化为雨,润泽大地万物。汩:水流。陵:山陵高丘。谷:山中之水流出与外面的江河相通称“谷”。
③使为灵:使之为灵。
④凭依:凭,凭借;依,依托。二字同义并列。信:实在。欤:略如口语中“吧”。不是诘问词,而用之使语气委婉。
⑤云从龙:《易·乾卦·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鉴赏 韩愈的《杂说》是一组杂感式的小品文,也可以说是古代的杂文。共四篇,这里选的是第一篇,又称《龙说》。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品文,以龙与云作比喻,说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颇具辩证色彩。文章虽短,却写得跌宕萦曲,凡六转:首二句,言龙之灵;后至“灵怪矣哉”,言云之灵;又至“使为灵也”,言龙之灵的特性;至“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申言云之灵的重要;至“乃其所自为也”,言龙能为云,若无龙,也就没了云;至结尾,言龙必有云,若无云,龙便不成其龙。通篇仅一百一十四字,如此层波叠浪,浑灏流转,若无而又有,若绝而又生,斗折蛇行,笔端生神,令人咀嚼不尽。
全篇以云龙作喻,含蓄委婉,其真正用义始终没有明确点出。有说龙喻圣君,云喻贤臣;有说龙喻英雄,云喻时势;也有说龙喻其身,云喻其文章……见仁见智,各有道理。其实龙与云,不过是个比喻,如此生动恰切的比喻造成的文学形象远远大于思维。因此,大凡有相辅相成关系的双方,均可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议论的对象,毫不奇怪。只是就作者韩愈论,他是正统儒家思想的传道者,积极入世是其特点,他许多文章中,处处不忘谏君,时时不忘用贤,再联系他多次上书求仕,认为龙云比喻君臣,算是比较合情理的。
◇妙评 《杂说》四首,《龙喻》言君不可以为臣,《医喻》言治不可以恃安,《鹤喻》言人不可以貌取,《马喻》言世未尝无逸俗之贤。
——宋·黄震《黄氏日钞》卷五十九
神注凭依,似有待于彼者。掉尾一语兜回,峻绝。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七
是篇以“灵”字为骨。前《获麟》取之《春秋》,用反正法,此云龙,取之《易》,用开合法。而其矫如神龙一也。张声有云:“从来非圣君不能用贤臣,非贤臣亦不能辅圣君,其相需有成,相得益彰,实与云龙相似。公兴怀喜起,想望明良,特借云龙发挥心事。文仅一百一十四字,却成五段,而段段有转,舌若辘轳,笔若转环。读者只觉韵长,不嫌节短。”
——清·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