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及165个教材重点实词

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

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除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警惕以下几个错误。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

[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à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

[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2.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宋濂《杜环小传》)

[误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道路遥远难以到达。

[解析]句中的“但”是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正确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成行罢了。”

三、译文用词不当

例3.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

[误译]不合礼义的工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解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二者虽有相似之处,时代感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

[正确译文]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

[误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身”“匡救”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译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化的。

[正确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

[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6.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后汉书·邓寇列传》)

[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

[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种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

[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

例7.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

[误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

[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例8.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

[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

[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关系是错误的。

[正确译文]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九、不懂修辞和文化常识

例9.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

[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

[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正确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165个教材重点实词

1.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烛之武退秦师》)

2.何厌(满足)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3.阙(侵损、削减)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4.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烛之武退秦师》)

5.以乱易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烛之武退秦师》)

6.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

8.今行而无信(信物)(《荆轲刺秦王》)

9.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当时以铜为金)千斤(《荆轲刺秦王》)

10.臣左手把(握,抓住)其袖(《荆轲刺秦王》)

11.将军岂(是否)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12.樊於期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腕而进曰(《荆轲刺秦王》)

13.函(用匣子)封之(《荆轲刺秦王》)

14.既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荆轲刺秦王》)

15.持千金之资币(礼品)物(《荆轲刺秦王》)

16.比(并,列)诸侯之列(《荆轲刺秦王》)

17.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荆轲刺秦王》)

18.秦王还(环绕)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19.乃引(举起)其匕首提(掷击)秦王(《荆轲刺秦王》)

20.距(通“拒”,据守)关,毋内(接纳)诸侯(《鸿门宴》)

21.故(特意)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22.大礼不辞小让(谦让)(《鸿门宴》)

23.沛公不胜(承受)杯杓(《鸿门宴》)

24.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鸿门宴》)

25.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鸿门宴》)

2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的变故)也(《鸿门宴》)

27.匪我愆(拖延)期(《诗经·氓》)

28.将(愿,请)子无怒(《诗经·氓》)

29.乘(登上)彼垝垣(《诗经·氓》)

30.以我贿(财物。这里指嫁妆)迁(《诗经·氓》)

31.不可说(通“脱”,摆脱、脱身)也(《诗经·氓》)

32.士也罔(无)极(标准)(《诗经·氓》)

33.二三其德(品德、德行)(《诗经·氓》)

34.躬自悼(伤心)矣(《诗经·氓》)

35.謇朝谇(谏诤)而夕替(废弃、贬斥)(《离骚》)

36.怨灵修之浩荡(荒唐,没有准则)兮(《离骚》)

37.偭(违背)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离骚》)

38.忍尤(责骂)而攘(忍受)诟(侮辱)(《离骚》)

39.悔相(观察)道之不察兮(《离骚》)

40.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戒止)(《离骚》)

41.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孔雀东南飞》)

42.昼夜勤作息(偏指“作”,工作)(《孔雀东南飞》)

43.小姑始扶床(坐具)(《孔雀东南飞》)

44.本自无教训(教养)(《孔雀东南飞》)

45.君既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录(记着)(《孔雀东南飞》)

46.始适(出嫁)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47.逆(预料、想到将来)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48.处分(处理、处置)适(适合、依照)兄意(《孔雀东南飞》)

49.适(刚才)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50.叶叶相交通(交错相通)(《孔雀东南飞》)

51.多谢(告诉、忠告)后世人(《孔雀东南飞》)

52.人生几何(多少)(《短歌行》)

53.列坐其次(旁边)(《兰亭集序》)

54.夫人之相与(相交往)(《兰亭集序》)

55.向(过去,以前)之所欣(《兰亭集序》)

56.终期(至、及)于尽(《兰亭集序》)

57.其致(意志,情趣)一也(《兰亭集序》)

58.举酒属(劝人饮酒)客(《赤壁赋》)

59.横槊赋(吟)诗(《赤壁赋》)

60.而卒(到底)莫消长也(《赤壁赋》)

6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赤壁赋》)

62.望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赤壁赋》)

63.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64.盖(大概)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65.而余亦悔其(自己)随之而不得极(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66.夫夷(平坦)以近(《游褒禅山记》)

67.非常之观(景象)(《游褒禅山记》)

68.无物以相(帮助)之(《游褒禅山记》)

69.又以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70.因为(于是创作)长句(《琵琶行并序》)

71.铁骑突出(突然冲出)刀枪鸣(《琵琶行并序》)

72.暮去朝来颜色(容貌)故(《琵琶行并序》)

73.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寡人之于国也》)

74.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寡人之于国也》)

7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约束)(《寡人之于国也》)

76.申(反复陈述)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77.王无罪岁(年成),斯(则、那么)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78.日参省(省察)乎己(《荀子·劝学》)

79.而绝(横渡)江河(《荀子·劝学》)

80.善假(借助,利用)于物(《荀子·劝学》)

81.君子博学(广泛学习)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82.蚓无爪牙(爪子和牙齿)之利(《荀子·劝学》)

83.以致(招纳)天下之士(《过秦论》)

84.秦人开关延(迎击)敌(《过秦论》)

85.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过秦论》)

86.奋六世之余烈(功业)(《过秦论》)

87.隳(毁坏)名城(《过秦论》)

88.非抗(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89.宽厚而爱人(爱护别人)(《过秦论》)

90.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过秦论》)

91.无(无论)长无少(《师说》)

92.六艺经传皆通(普遍)习之(《师说》)

93.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师说》)

94.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95.小学(小的方面学习)而大遗(《师说》)

96.使人遗(送给)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97.即(则,就)患(忧虑,担心)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98.传以示美人(妃嫔)及左右(侍从)(《廉颇蔺相如列传》)

99.负(凭借,倚仗)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100.逆(违背、触犯)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101.严(尊重)大国之威以修(整饰)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2.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103.卒(终于)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104.独(难道)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105.璧有瑕,请指示(指给……看)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06.未尝有坚明约束(遵守约定)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7.于是相如前进(上前献上)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108.宣言(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09.臣所以去亲戚(亲属,指父母兄弟等)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110.单于愈益(更加)欲降之(《苏武传》)

111.私候(拜访)胜曰(《苏武传》)

112.以货物(一般财物)与常(《苏武传》)

113.此必及(动词,牵连到)我(《苏武传》)

114.宜皆降(使动用法,使……投降)之(《苏武传》)

115.舆(抬,扛)归营(《苏武传》)

116.会论(判罪)虞常(《苏武传》)

117.君因(通过)我降(《苏武传》)

118.掘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实而食之(《苏武传》)

119.子卿壹(一定)听陵言(《苏武传》)

120.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苏武传》)

12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苏武传》)

122.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苏武传》)

123.兄弟亲近(亲近之臣)(《苏武传》)

124.汉天子我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也(《苏武传》)

125.武等实在(确实存在)(《苏武传》)

126.衡少善属(连缀)文,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于三辅(《张衡传》)

127.观(游)太学(《张衡传》)

128.而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张衡传》)

129.连辟(召)公府不就(《张衡传》)

130.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131.中有都(大)柱(《张衡传》)

132.寻其方面(方向)(《张衡传》)

133.衡下车(官吏初到任)(《张衡传》)

134.公车特征(特地征召)拜郎中(《张衡传》)

135.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归去来兮辞》)

136.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归去来兮辞》)

137.善(喜好、羡慕)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138.控蛮荆而引(连接)瓯越(《滕王阁序》)

139.识盈虚之有数(定数)(《滕王阁序》)

140.命途多舛(乖违,不顺)(《滕王阁序》)

141.千里逢迎(迎接)(《滕王阁序》)

142.俨骖于上路(高高的道路)(《滕王阁序》)

143.腾蛟起凤,孟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之词宗(《滕王阁序》)

144.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

145.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逍遥游》)

146.志(记载)怪者也(《逍遥游》)

147.时则(或)不至(《逍遥游》)

148.穷发(毛,指草木)之北(《逍遥游》)

149.此小大之辩(通“辨”,区别)也(《逍遥游》)

150.行比(合)一乡(《逍遥游》)

151.若夫乘(顺应)天地之正(《逍遥游》)

152.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逍遥游》)

153.日薄(迫近)西山(《陈情表》)

154.臣具以表闻(使上闻)(《陈情表》)

155.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察)(《陈情表》)

156.后刺史臣荣举(推举)臣秀才(《陈情表》)

157.九岁不行(不会走路。这里是说柔弱)(《陈情表》)

158.至于成立(成人自立)(《陈情表》)

159.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陈情表》)

160.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陈情表》)

161.骊山北构(建)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阿房宫赋》)

162.日益骄(骄横)固(顽固)(《阿房宫赋》)

163.而气候(天气)不齐(《阿房宫赋》)

164.齐楚之精英(金玉珍宝等物)(《阿房宫赋》)

165.可怜(可惜)焦土(《阿房宫赋》)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及165个教材重点实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及165个教材重点实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考综合信息2024-01-02

“理科”十大热门专业排行榜,哪个就业前景更好?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以下适合男生的十个理科专业,看你心仪哪一个?一起来看看吧~

理科十大热门专业排行榜
·高考综合信息2024-01-02

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

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本文整理了关于大类招生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供参考。

大类招生
·高考综合信息2024-01-02

高考语文:100个最易误解的文言文实词,还不快看!

高考语文:100个最易误解的文言文实词,还不快看!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高考综合信息2024-01-02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保送条件有哪些?招生对象公布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保送条件有哪些?招生对象公布,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年考生整理了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条件、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报考、招生对象有哪些相关信息,供参考。

2024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条件,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2024保送生招生对象,保送生报考条件

招生对象|中南大学2024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对象已公布

招生对象|中南大学2024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对象已公布,更三高考整理了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条件、报名申请条件、招生对象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高考生有所帮助。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招生对象,2024年中南大学保送生保送条件,2024年保送生招生对象,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申请条件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条件出炉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条件出炉,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年考生整理了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条件、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报考相关信息,供参考。

2024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条件,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2024保送生招生对象,保送生报考条件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开始时间及截止时间已发布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开始时间及截止时间已发布,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时间、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截止时间相关信息,供各位考生参考。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时间,2024年中南大学保送生,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2024年保送生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4日报名|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时间已确定

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4日报名|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时间已确定,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时间、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什么时候报名相关信息,供各位考生参考。

中南大学保送生报名时间,2024年中南大学保送生,2024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2024年保送生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南大学2024年外语类保送生什么时候报名?报名时间出炉

中南大学2024年外语类保送生什么时候报名?报名时间出炉,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时间、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什么时候报名相关信息,供各位考生参考。

2024年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时间,2024年中南大学保送生,中南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报名,2024年保送生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新高考-高考综合信息-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及165个教材重点实词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