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大类招生”的招生模式,据了解,在“双一流”高校中,已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大类招生可能是个机会,也可能是个“深坑”!
那么,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本文整理了关于大类招生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供参考。
1、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或者有共同基础学科的专业,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例如:电子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专业)。第一年或第二年不分专业,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本人前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进行院系或专业的双向选择。
注:因每个学校培养模式、大类包含的专业设置有差异,具体情况以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2、大类招生的三种模式?
1、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 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3、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等形式进行招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特殊培养或者入校后选拔的。
3、大类招生的优势和不足?
大类招生的优势
很多高三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志愿时,往往对于专业不够了解,或者对于相似专业不知道区别在哪?如何选择。大类招生,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报考时选择专业的难度——报考一个大类专业,通过一年或者半年的学习,了解专业的情况,有二次选择的机会。另外,报考一个大类专业,也相当于获得多个专业的选择可能性。
大类招生的不足
一是教育教学与大类招生匹配不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需基础课程也有所不同,这需要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部分高校有“水课”、“无用的通识课较多”等课程设置问题,这会消耗学生的大量精力。
二是专业分流时,马太效应明显。大类招生之后的专业分流阶段,也容易造成“热门专业越来越热、冷门专业越来越冷”的现象。
4、大类招生填报时注意事项
1、综合考量一致性、区分专业方向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同时,要综合考量所包含的专业是否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致,也要考虑到未来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的可能性!2、了解专业分流方式 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3、避免专业受限 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